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思:一種需要提及的紀念方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8]

 ■趙振宇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中心主任 博士生導師

 改革開放30年了,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時下,全國各地都在以各種規格、各種形式紀念它,謳歌它。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我以為更要利用這個時機,好好反思一下30年來還有哪些教訓沒有總結,還有哪些理論問題仍在束縛我們的思想,還有哪些禁區我們沒有突破——目的與謳歌一樣,都是為了我們的國家進步得更快,走得更好,我們的人民生活得更加民主自由,更加健康幸福。

總結教訓比謳歌成績更重要

 我們經過了30年的風風雨雨,我們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中央和各個地方正在總結。我們要用實踐得出的正確經驗,指導以後很長時間的社會發展,這是十分必需的。但是,我以為還有很多的問題或教訓需要認真探討,從某種意義上來,它對我們以後的30年和更長的時間的發展或許更有益處。

 鄧小平在1989年時說過:「十年來我們的最大失誤是在教育方面,對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夠,教育發展不夠。知識分子的待遇太低,這個問題無論如何要解決。」(《鄧小平文選》第三卷287頁)鄧小平的講話至今快有20年的時間了,那麼,現在教育發展得如何呢,知識分子的待遇問題特別是社會科學工作者與自然科學工作者待遇差距問題現在解決了沒有呢?

 鄧小平在1992年時還說過:「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鄧小平文選》第三卷375-376頁)鄧小平的這個講話也有16年的時間了,那麼,在這個時間裡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否還存在不到位、不配套、落實不夠等問題呢?

 鄧小平同志以他政治家的宏大氣魄承認了他和他的同事的兩個失誤,鄧小平主動檢討並負起了他應負的責任。這種精神值得欽佩和學習,但這絕不是鄧小平同志一個人的事。對於這種全局性的失誤,我們是否需要認真總結一下,當時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失誤,還有誰應該對這些失誤負責任。自然,這種檢查不是為了追究哪些人,而是反思有哪些因素束縛著當時中央的思想,當時的決策機制是否存在問題,以後如何避免產生這樣的失誤,使我們的決策更加科學化、規範化和程序化。

 此外,除了鄧小平說的這兩個失誤外,是否還存在一些相對較小的失誤呢?十分遺憾,讀了很多文章和領導人的自傳,除了看到鄧小平的自我檢討外,沒有看到有關領導人和領導機關的反思,也沒有這方面的理論研究文章,我以為是不夠的。一個成熟的黨,不怕在檢討批評中成長。「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85頁)毛澤東在建國前夕的講話,在今天看來仍然是適用。對於個人來說,因為在人們的大腦神經中樞裡有一個「獎勵中樞」,所以從小到老,從平民到領導,沒有一個不喜歡聽好話的。對於一個政黨來說,從失敗中總結教訓,從體制和機制上研究解決的思路和方法,特別是創造一個鼓勵大家暢所欲言的輿論環境和研究氛圍,尤為重要。現在不是強調實事求是、解放思想麼,我想,實事求是地總結過去30年的教訓和失誤,這也應該是紀念活動的重要內容吧。

實事求是總結教訓和失誤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常常以「摸著石頭過河」和「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有人將其概括為「摸論」和「貓論」)來鼓勵人們大膽地闖大膽地幹。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或許有一定的可取性,但是,絕不能將其作為成功經驗總結到黨和國家的執政理念中去。改革開放是一個新事物,我們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只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方法來。但是,猶如閃電在雷鳴之前一樣,理論的研究和探索也應該走在實踐的前面。早在70多年前的紅軍時期,毛澤東就講過:「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34頁)只有滿腔熱情,不問河的深淺寬窄就貿然下河,輕者打濕衣褲,重者還會丟掉性命。更為嚴重的是,在30年中還有不少人就是扛著這樣的「摸論」,以「交學費」為名,去謀一己之利或一地之利。「過河」之前,我們為什麼不研究一下「造橋」或「修船」的問題,讓理論界學者們討論,拿出幾個方案讓決策機關拍板呢?這樣或許需要一點時間,但是,只有科學的東西才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比起那些盲目的「過河」者來說,這樣的「學費」會更少。

 說到底,還是我們的理論準備不充分,對理論和知識分子的重視程度不夠。30年過去了,我們面前還有許許多多的新問題等著解決。我們是否應該變得更加聰明一些,對理論思想領域的管理應該更加科學更加寬鬆一些呢?大家都知道「頭腦風暴法」很好,也都知道「萬馬齊喑究可哀」,那麼,我們能否提倡一種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暢所欲言的輿論環境,讓一切熱愛關心我們事業的人都能夠充分地接受信息,發表意見,哪怕這些意見是錯誤的或被人們認為是錯誤的,都無妨——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最終標準。

 30年來我們偉大的成就在於鼓勵人們的獨立精神和創造意識。不論是農村承包責任制還是企業的自主權改革,不論是珠海的科技重獎還是醫療住房的改革,中央都在鼓勵各地根據自己情況,拿出有利於社會經濟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的舉措來。30年來我們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有了許多成功經驗,這是值得我們自豪和欣慰的。但是,我們絕不能因此停滯不前,更不能照本宣科、循規蹈矩、墨守成規。改革的路,發展的路,是在繼承前人成功又超越前人成就的基礎上,向著未知的領域不斷開拓不斷超越。既要有不畏艱辛不怕荊棘的開拓者,也要有為著既定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實踐者,更要有善於學習和借鑒、敢於批判和否定的創造者。但願這一切都能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行進,在寬容的環境裡發展。

 30年來,通過上下的努力,我們已經創造了一個比過去寬鬆的輿論環境。「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的狀況正在向著「說了不白說」的進步發展。但是,還不夠。在這個輿論不一律的時代,總有那麼一些人或領導人喜歡用「一言堂」和所謂的「主流聲音」來代替議論紛紛的正常秩序。媒體上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發表文章批評了別人的觀點或意見,卻又不許別人回應和辯解。這種論辯中的不對等狀況,與民主法制相悖,於思想繁榮不利,是需要認真對待和改善的。

批判、拋棄錯誤盲目的理論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在改革開放的30年裡,我們於2001年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特別是2008年成功地舉辦了「無與倫比」的北京奧運會。為此,我們可以欣慰地告訴先人,我們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中華兒女成功了;對此,我們可以自豪地告訴世界,我們承擔了國際義務,中國是值得信賴的。

 但是,30年的時間還是太長。至今還有不少明知錯了的理論大家還都認可,明知錯了的行動還在做。在今天,我們應該認真地思考一下:那些錯誤的理論是否需要批判拋棄,那些違心的假話空話套話能否少說不說,那些擾民損民的形象工程形式主義能否少些再少些?中華民族是一個韌性強的民族,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真理終究要戰勝謬誤,正義必定要戰勝邪惡!但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做一點自己能夠做得好的事,既是義務所在,也是這個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不做那些子孫後代期盼讚譽的好事,也不能去做子孫後代惋惜斥責的壞事,我們要對得起自己和自己的後人。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和政治民主的大潮,是任何人和任何領導集團都無法抗拒和違背的。順應時代潮流,也就是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正是共產黨人打天下創偉業的宗旨所在,捨此,還有什麼呢?30年太久,只爭朝夕!只有這樣,才能將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快一點縮短;只有這樣,才能將國民的物質、精神生活質量提高快一些好一些。

 30年來,我們說了許多話。30年後,我們還有許多話要說。更為重要的是,如何將我們已經和正在說的變為現實。紀念改革開放30年是一個契機,但願我們以後日子能說好一些話,更做好一些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