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第一代北上港人:參與改革「夠膽夠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9]
放大圖片

 ■梁振英、陳啟宗、伍淑清等多位第一代北上參與改革開放,投資興業的港人,出席「三十年前舊事—第一代參與改革開放事業香港人士經驗分享會」,大談舊時舊事,直嘆國家變化翻天覆地。 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本報記者 遲宗平

 30年,國家走過一條不平凡的道路,變化翻天覆地。彷彿只是彈指間事,走過火紅年代,滿懷愛國熱情的周伯展、梁振英、伍淑清、曾正麟、潘國城、陳潤鈞、朱裕倫、羅富昌,在香港發展論壇昨日舉行的「30年前舊事——第一代參與改革開放事業香港人士經驗分享會」上,分享自己身為「第一代參與改革開放事業的香港人」的親身感受。經歷各有不同,感受卻一致:「國家變化之大,確是當初未能想像!」

伍淑清——無批文先投500萬

 作為中國天字第一號「合資企業」創辦人的伍淑清,笑言那年膽大、喜歡挑戰,見過鄧公,便先用幾百萬投資買機器,要做飛機餐。但批文未下,已投資500萬港元,才得到「爭取批准」:「如果民航局長不批,我們就是非法,我們3月買晒機器,4月才批證書,5月1日已經開檔,30年後睇番,確實要有膽!」

 投資第一年便賺到錢,但「錢唔易搵」,伍淑清坦言,進行內地員工的「思想教育」尤為艱難,近30年來,如「湊bb咁湊死人」!她又笑言,8歲已有愛國情懷,到外國讀書經歷被看不起,更覺應為中國人做多些事:「30年來,坐飛機到內地各個城市,搭了2,300多次飛機!」

羅富昌——開製罐廠搶先機

 被譽為「製罐大王」的羅富昌則說是「畀人呃」,投資開製罐廠,最初兩三年也虧損。他笑說,自己當時還以為自己「畀人呃驉v,以致泥足深陷,哪知內地沒有競爭者,令他搶佔先機,造就他的獨市生意,可謂塞翁失馬,果然焉知非福。雖不算洞察先機,但最初做過幾年投資銀行的他也要大嘆「好彩啦」!

周伯展——續為國人「亮睛」

 不是做醫學交流,周伯展卻在內地推展視覺第一行動,每年為國家掃除眼疾,去年為450萬隻眼睛進行治療,更獲世衛讚揚為有史以來人類「掃盲」運動最大、最成功的計劃。但周伯展認為,力度還有所不足,承諾日後透過亮睛工程所設的100個點,繼續為國人「亮睛」!

朱裕倫——看準國策發大財

 展覽業「老行尊」朱裕倫是在火紅年代種下的「愛國情意結」。他從現實出發,既承認國家有落後之處,亦看到國家不斷在進步中,故眼見昔日激進同學走出工廠,有的離港遠走他鄉,有的精神受到打擊,自是倍感唏噓。由5人公司做起,看準國家「走出去」的國策,展覽生意越做越大。

曾正麟——引進土地制度

 曾正麟也由本業出發,坦言內地初時沒有「規劃」概念,香港專業人士確實在內地建立土地制度上貢獻不少:「以前土地是公家的,沒有價值可言,經過努力,引進香港的土地制度,1993年內地建設部才成立了第一批200人的估值師!」是見證或創造歷史,並無分別。

梁振英——懷愛國心走神州

 陳啟宗認為當日回內地的一則有赤子之心,一則是「戇居佬」,行會召集人梁振英當然是前者,由大學時代會跑到大使館借出愛國片回宿舍煲碟,可見他日後年紀輕輕便加入四化協會,走訪「落後神州」絕非事出無因。梁振英透露,當年有個博士後同學飛到北京加入中國科學院做研究工作,每天頂著北風凜冽,騎著單車的瘦削身影,令他們感受殊深。

陳潤鈞——感嘆國家變化大

 陳潤鈞在70年代末先隨香港專業人士促進四個現代化協會赴內地講學,見到蛇口仍是一片原始沙灘,當地政府還打算批給他們現南海酒店及附近一片土地,「利益當前」,眾人不為所動,只因協會會長廖瑤珠先旨聲明「我們不賺中國的錢」,義務為國家培養人才,於是按捺心中悸動,「心裡想都不敢啦」!從事船務物流的他見昔日爛沙灘變成今天的蛇口港,怎不感嘆國家變化之大。

潘國城——掏錢做蝕本生意

 當年任港英政府官員時回內地會「冇得升官」,曾任香港規劃署長的潘國城卻「撞個頭埋去」。當年跟著四化協會自掏腰包做「蝕本生意」,潘國城如今仍是甘之如飴,有些難忘經歷如今只能回味:「我們去西安找地方吃飯,找到了,人家向我們要糧票,我們沒有糧票就漲價10%,座位下面是坑渠,髒水就一直流呀流地,但你還是吃了……我的普通話不行,香港人聽得懂,北方人聽不懂,現在有進步,香港人聽不懂,北方人也聽不懂!」一番話惹來哄堂大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