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在金融海嘯中的機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1]

周全浩 浸會大學地理系教授兼香港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自金融海嘯發生後,多國金融體系都受到衝擊,有聲音要求中國應帶頭重建世界金融秩序,同時亦有評論指現時美元貶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庫債券,為不智之舉。以上論調,筆者認為皆有斟酌之處。

 中國在現時美元疲弱下,持有大量美債,對中國十分不利,此說法雖不為錯,卻是管中窺豹。首先,中國現時所持有的美債,已超越日本,為世界之首,以目前形勢看,對中國是一個機遇。在國際社會上,美國無論在經濟、軍備、科技等,都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現時中國持有最多美債,不僅能從中掣肘美國,而且還能提升中國在兩國關係上的議價能力,如在外交事務、經濟環節、或是台灣問題上,美國不尊重中國的主權政策時,中國大可向美國暗示,會沽出大量美債,屆時美國便要大幅加息,才可穩定整個債券市場,勢必拖垮美國經濟。故此,中美之間須有一定程度的互信及合作,絕非任何一方凌駕另一方之上。

鉅額美債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

 其次,中國在龐大貿易順差上,主要賺取美元,若不持有美債,那這筆資金應如何處置?如持有其他外幣,少不免有匯率兌換風險,拿去買黃金或其他商品,又會拉高商品價格。對於有評論認為中國持有大量美債不智,這評論根本沒有考慮到中國持有大量美債背後的重要因素。而且,中國現時除了持有大量美債外,亦持有大量美國資產,購買美債有助支持美國經濟,實際上,中國現時出口到美國的貨運量,已開始減弱,這是由於美國整體經濟開始步入衰退,這對中國亦非好消息。在如此情況下,中國購買美國債券,雖非完全自願,亦不失為一個互利的安排。

 由於歐美金融體系正面對前所未有的衝擊,有評論提出,中國現時可乘勢重塑世界金融市場秩序,但此舉將影響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利益,中國若處理不善,容易引來其他國家的疑忌和反彈。現時中國應繼續堅守鄧小平對中國改革開放,應保持的態度,即「韜光養晦」。為了避免西方國家群起攻擊,中國大可與金磚四國其餘三國協作,共同為金融市場建立新秩序。但話分兩頭,中國也不一定須為世界金融市場負起更多責任。英國首相白高敦呼籲中國應向國際貨幣組織注入更多資金,以助救市。中國在捐獻之餘,也要為己爭取應有權益,如擁有更多的投票權(Voting Rights)。總括而言,中國要權衡利害,在與西方國家合作外,也要爭取權益。

動用外匯儲備 吸納優質資產

 說到底,中國現時擁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確實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金融海嘯衝擊下,很多優質資產都大幅貶值。現時石油價格已跌穿50美元一桶,當油價徘徊在30至60美元一桶時,便是中國購買海外石油資產的大好時機。同樣地,澳幣回落,是中國買入澳洲鐵礦權益的時候。而某些金融資產,中國亦可以一個商業投資的角度去買入一部分,待日後價格回升,便可沽出,如美國花旗銀行、高盛和通用電器等股票,都是世界名牌。以花旗銀行為例,目前價格約為6美元一股,去年最高價位約每股50多美元,自90年代初出現過信貸危機,花旗已有十多年未見如此便宜。高盛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因事前沒有開拓次按及CDO的業務,整體表現較其他投資銀行穩健,通用電器在美國也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中國可值今次良機,運用龐大的外匯儲備,作商業性的投資。

 是次金融海嘯把全球金融體系推至崩潰邊緣,各國的投資銀行不是倒閉,便是被國有化。過去幾年,中國有部分國企紛紛上市,主要在內地A股、香港H股和美國的預託證券。由於海外資金大量湧入中國這個新興市場,很多國企在上市時,都套取大筆資金,看來今番外資在中國可能被綁。是次金融海嘯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管理經濟,相比起傳統的資本主義老大哥,看來更成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