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加快基建審批程序 創造就業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5]

 ■田北俊

 加快各類基建,有助紓緩失業率,問題是政府真要下定決心、拆牆鬆綁,打破一切繁文縟節和官僚作風,才可讓相關工程上馬,從而帶動香港的發展。要是一味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會不斷拖住香港發展的後腿。

 香港經濟情況越趨嚴峻,港府一眾官員已先後在不同場合表明,明年香港將很大機會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亦會上升,並警告二零零九年會是非常困難的一年,特首曾蔭權上周便鼓勵港人要「咬緊牙齦、同甘共苦」,更不諱言說明,香港到了要保命、保本、保工及保信心的地步。可見特區政府經過多月來掙扎,終於面對現實,積極面對當前困境。

 雖然政府已推出一連串措施,如動用佔財政儲備四分之一,即合共一千億元,擴大中小企特別信貸計劃,協助中小企融資,而特首本周到北京述職時,更會向中央求助,希望中央施以援手,包括擴大人民幣業務及放寬自由行等,相信這些都是值得支持的。

官僚作風阻礙基建進度

 至於特首準備加快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十大基建項目,藉以創造就業,並將一些已塵封十多年,被視為「炒冷飯」的項目,如西九及啟德發展計劃等再推出,證明了政府多年來,在推動基建方面,不獨效率欠奉、出手太慢,更是充滿官僚作風。

 就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日前也不得不作出批評,因為按原來規定,政府的工務部門處理公眾反對工程的意見,必須在九個月內處理,這本來是給予部門處理反對意見的最長期限,部門絕對可以提早處理好,則審批程序便可以加快。但這些部門竟將「最長時限」視為「標準期限」,一律等足九個月才作處理,無怪乎所有的大型基建動工都要曠日持久,讓人望穿秋水了。若特首要加快將基建上馬,以便在短期內開創更多就業職位,類似的官僚作風,必須率先打破。

 所以,對於林鄭月娥表明會責成工務部門,把現時以九個月時間處理社會對工程的反對聲音,縮短至四個月為目標,若仍未能於期內處理,可延長至七個月,但需得部門首長同意;而要用盡法例下的九個月時間,則更需獲發展局同意,我認為上述的處理手法是值得支持的。但願林局長言出必行,努力責成下屬按照新規定辦事,不要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把工務工程上馬的時間一拖再拖。

 至於政府推出的中小型工程,則應以對市民有利的社區基建工程為主,例如更換供水系統、斜坡防治工程及前兩個市政局留下的工程項目等,這些中小項目勝在有需求、數量多、勞工密集及能惠及中小型承建商,在創造大量職位之餘,亦同時可令當地居民受惠,絕對是一舉數得。

拆牆鬆綁 加快程序

 對於發展局將提供一站式服務,為私人建築項目提供「一站式」的諮詢和協調服務,擔當「促成者」的角色,就是要冒當局表示可能會被指為「官商勾結」也在所不惜,我認為是有承擔的表現,並同意林太所言,官員在當前環境下應有特事特辦的思維,亦毋須過於畏懼。

 總而言之,加快各類基建,的確可以有助紓緩失業率,問題是政府真要下定決心、拆牆鬆綁,打破一切繁文縟節和官僚作風,才可讓相關工程上馬,從而帶動香港的發展。要是一味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只會不斷拖住香港發展的後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