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充分注意市場經濟的外部性問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5]

 ■喬新生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

 近日,廣東省委書記投書《人民日報》,強調廣東經濟發展必須有利於「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可持續性」。聯想到前不久提出,破產倒閉的中小企業是「落後生產力」的言論,此次公開發表文章,可以看作是對社會各界質疑的正面回應。

 文章中所表露出來的急切心情令人動容,發展的思路也讓人能夠理解。但是,在全國上下共同抵禦世界金融危機的當口,認真分析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情緒,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眾所周知,廣東省經濟的發展,得益於中國的改革開放。由於中央實施特殊的人才和資源政策,從而使廣東省吸引了大批優秀人才和廉價勞動力。這些外來務工人員為廣東省GDP的增長作出了重大貢獻。可是,囿於我國傳統的戶籍管理制度,廣東省政府在計算人均GDP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外來務工人員的貢獻。換句話說,廣東省的財政收入包括外來務工人員的勞動,可是廣東省在教育、醫療、住房等財政支出方面,並沒有考慮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求。這就使得廣東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外部性——通過特殊的人才政策,吸引大批人員在當地就業,可是,當地政府卻不需要為這些外來務工人員提供主要的公共產品。

外來工創造了廣東發展奇蹟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強調統籌兼顧,可持續發展。廣東省通過產業升級換代,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難能可貴。但是,由於產業升級換代導致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失去工作,對於中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未必是一件好事。廣東省應該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轉型的過程中,主動承擔起外來務工人員就地培訓工作,為他們尋找新的工作崗位創造條件。

 假如全國各個地方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充分利用市場經濟的「外部性」,最大限度地利用其他地區的勞動力資源,而沒有按照我國就業促進法的規定,千方百計地為勞動者創造就業崗位,那麼,中國的經濟體系將會崩潰,科學發展觀也很難落到實處。

借鏡日本經驗 保護中小企業

 日本作為世界經濟大國,在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經驗教訓值得總結。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日本通過生產高科技產品,增加產品的附加值,一次又一次渡過了經濟難關。現在,日本已經進入後工業化時代,但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政府不重視就業問題。在日本政府看來,中小企業是增加就業的最重要渠道,為了確保就業率上升,必須優先發展中小企業。日本歷屆政府從來都不敢把破產倒閉的中小企業看作是落後生產力的代表,並千方百計地鼓勵社區居民成立中小企業,就地吸納就業人口。現在,人們津津樂道的日本生產經營模式,就是典型的中小企業配套大型企業生產模式,從而實現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共存共榮。

 所以,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廣東省萬萬不可忽視中小企業,而應該千方百計地把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聯繫起來,創建一種相互依存的產業鏈條。在這方面廣東省需要學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萬萬不可急於求成,忘記外來務工人員為廣東省經濟發展所作的貢獻。不管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只要按照中國法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執政者都應當一視同仁,按照國家法律支持他們健康發展。如果企業在經營中遇到困難,那麼,當地官員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權限,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服務,從而使他們渡過暫時的難關。

 產業的升級換代,必須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政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充分考慮到市場主體的基本需求,最大限度地幫助弱勢群體,努力營造和諧社會,從而增強弱勢群體渡過難關的信心,使市場主體安然渡過世界金融危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