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學漫步:最古《周易》提供新思考線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6]

黃志強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

 1994年春,香港中文大學古文字專家張光裕教授,在本地文物市場上發現一批與「郭店楚簡」書寫風格極為相似的戰國竹簡,恐為盜掘走私來港之物,遂告知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先生。得部分在港友人熱心資助,上海博物館終成功購藏該批竹簡。關於此批竹書之內容與價值,陳燮君先生有簡介如下:

 這些戰國楚竹書共有簡數1,200餘支,計達35,000字,在已出土楚簡中佔有較大比重。楚竹書內容涉及哲學、文學、歷史、宗教、軍事、教育、政論、音樂、文字學等,為楚國遷郢都以前貴族墓中的隨葬物,先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其中以儒家類為主,兼及道家、兵家、陰陽家等。而簡書本身又是書法藝術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其文化價值不言而喻。包括少數重本的書篇在內,這批楚竹書近百種,其中能和業已流傳的先秦古籍相對照的不到10種。

內容可與今本《易經》對照計34卦

 由於竹簡數量龐大,館方將其中資料分6輯刊行。2001年11月,《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出版,迅即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相關研討會之召開、期刊論文之發表,多不勝數。

 2003年12月刊布之《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三)》,內含簡文4篇,首篇存簡58枚,凡1,806字,整理者名之曰《周易》,其內容可與今本《易經》對照者計34卦,為迄今所見年代最早之《周易》寫本,其於辨章學術、昌明經學,具有極高價值。濮茅左先生對楚竹書《周易》有以下說明:

使人對卦爻辭能有更深入理解

 楚竹書《周易》的出現為我們了解、研究先秦時期的易學提供了可靠的文物資料,在中國易學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儘管有一部分竹簡散失,但是,我們從中還是可以看到先秦時期《周易》文本的基本面貌。……楚竹書《周易》的發現,使我們對卦爻辭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今天我們不但能夠看到甲骨文、金文、陶文中的易學考古資料,而且還看到了更多的出土文獻,如帛書《周易》、阜陽漢簡《周易》,及與《周易》相關的馬王堆漢墓帛書《二三子》、《繫辭》、《易之義》、《要》、《繆和》、《昭力》,王家台出土的秦簡等。通過楚竹書《周易》與其他出土文獻、傳世文獻的比較研究,可以看到不同歷史時期的用字情況,也能使我們在考釋中客觀地採納本字說,或通借說,從而對卦爻辭能有更準確的解釋。

 考楚簡《周易》,雖非完璧,惟與今本相較,異文甚多,雖殘膏剩馥,亦堪沾溉來學。其中隻字之異,往往堪為文意詮釋,提供嶄新之思考線索,價值之高,不言而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