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敲定了第一次拍賣土地使用權的槌子,被單獨放置於玻璃櫃中,這還是香港測量師特意從英國定製贈送給內地的。 李望賢 攝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要電沒電,要水沒水」,無法引進高新技術,只能先搞「三來一補」企業。莫小培回憶,為尋訪這些企業的實物,他們走遍了深圳羅湖、龍崗、寶安的「三來一補」企業聚集地,每到一個地方,先到政府部門找企業資料,然後逐個採訪,徵集產品和設備。而博物館展出的外商在中國大陸簽訂的第一份辦廠協議書,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無意得到的。
這張協議書簽於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幕的那一天。落款的雙方分別是寶安縣石巖公社上屋大隊和香港怡高實業公司。這是深圳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1977年底,受投資人程氏兄弟委派,馮志根一行跨過羅湖橋來深圳考察投資辦廠事宜。作為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最後公司落戶上屋村,於1979年春節正式開工,生產的唯一產品是吹風機發熱器裡的線圈。
工作人員最初只找到了一些公司多年前使用過的機器設備,莫小培隨口問了有沒有當時的書面資料,港方負責人馮志根就找來一份合同複印件。莫小培一看落款的日期,知道這是首份外商在深圳的辦廠協議。他說,雖然不是原件,但是這份複印件一樣彌足珍貴,因為它見證了「三來一補」企業隨後在深圳的興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