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改革開放初期深圳一個知識分子張世烈的家。 李望賢攝
「有些人手裡攥著有歷史意義的東西,待價而沽。」莫小培說,徵集實物過程中碰到過不少這樣的例子,但也有一位老太太分文不要,主動捐獻出了一個「家」——一個改革開放初期深圳知識分子的家。
這個家的主人張世烈於2002年底去世。 張世烈是40年代的大學生,1951年來到深圳。和早期的深圳移民一樣,他的生活條件開始也非常艱苦。在曬布路的火柴倉庫裡住了31年後,1991年張氏夫婦用畢生積蓄買下了紅崗花園的兩房一廳。張世烈去世以後,老伴伍祖庸打算搬回老家四川,看到報紙上徵集展品的消息,就主動跟博物館方面聯繫。張家除了電視機、電冰箱和洗衣機和窗簾之外,全都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用品,有的已經保存了50多年。一台英文打字機,曾是他們家裡最現代的財產。而最古老的傢具,當屬張世烈用樟木改裝的茶几。伍祖庸介紹,這個茶几中間的支架,是1951年從成都老家帶來的箱子改裝而成。1987年,張世烈花80元錢從廢品收購站買回一塊不鏽鋼板,加上了台面;1992年時,張世烈歲數大了,他就給桌腳裝上了四個輪子,方便推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