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在越南看中國的改革開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25]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越南經濟在上半年遭遇了危機,貨幣貶值,股市樓市大跌,外匯儲備急劇減少,一時資金鏈緊繃。5月越南領導人農德孟緊急訪問北京,求見胡錦濤,討教應付經濟危機之道。此後越南經濟逐漸穩定。如果越南經濟危機是在美國金融海嘯之後發生,其後果肯定更為嚴重,恢復也更困難。中國改革開放具國際影響,越南是一個有力的例證。

 上周去越南,在河內參加了一個有關中國改革開放的國際研討會,會後去胡志明市,領略了這個越南最大都市的風貌。

 研討會由越南社會科學院中國研究所主辦,香港亞太21學會、浸會大學中國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協辦;出席會議的代表包括:越南研究中國的學者;亞太21學會會長黃枝連教授、李思名教授與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薛鳳旋教授;來自北京的當代中國研究所的學者與來自浙江的學者與民營企業家。

越南借鑒中國模式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在越南舉行這個研討會,是因為越南官方十分重視中國的改革開放並且不斷借鑒。出席會議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朱佳木在發言中指出:在中國的周邊國家,越南與中國有最多的共同點,包括歷史的、文化的、人種的和政治、經濟制度。此言極是。

 綜合越南學者的發言,可以看出,越南不僅重視中國改革開放的經驗,更根據越南的國情加以吸收消化,形成了越南的革新開放政策,並且以此推動越南的現代化建設,使越南成為東南亞的新興經濟體,成為東盟發展潛力最大的國家。越南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也引起廣泛關注。

 越南學者對中國改革開放的研究比較深入,從中國的發展模式、中共思想理論的更新、執政理念的發展、黨建理論與實踐的發展到經濟體制改革、特區建設、社會發展、教育、文化與法制建設等各個方面都涉及,他們的研究不是象牙塔式的,而是為越共的決策提供依據與方案。越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阮春勝透露,自從1991年越共與中共關係正常化以來,雙方高層已經舉行了四次聯合研討會,交流各自改革開放的經驗,例如有關三農問題、黨建問題等等。越南不僅在研究中國近年來的和諧社會、科學發展觀等理論,對於本次研討會上浙江學者介紹的浙江民營企業經驗,也饒有興趣,越南北方最大的港口海防已經和浙江開始合作在當地複製一個類似義烏的小商品城。

與華友好則越南興

 越南在歷史上與中國有很深的淵源,至今在越南各地,中國文化的影響仍然清晰可見:傳統文化如節慶習俗、宗教文化如儒家道家乃至於天后娘娘、社會文化如姓氏、中國象棋以及越語中的政治經濟詞彙。越南有一個電視頻道「天映頻道」專門播送中國內地與香港影視作品,也沒有字幕和配音,估計能夠看得懂的觀眾不需要。也有電視頻道播送中國的電視劇,有越語的講解(不是按角色的配音)。書店有金庸小說、當代中國小說的譯本以及鄧小平、胡錦濤、溫家寶的傳記。

 不過中國的商品在大城市不多見,日本、韓國的商品特別是電子類商品和摩托車佔領了越南的主要市場。在胡志明市遇到的一位導遊,其所用的手機是中國的山寨產品。

 1975年越南武力統一(「解放」南方),在南方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結果百業蕭條。當時越南領導人追隨蘇聯,不是集中精力發展經濟,而是窮兵黷武,試圖建立越南控制的印度支那,入侵柬埔寨,東南亞國家人人自危。越南排華,導致了1979年的中越戰爭,蘇聯卻沒有也無力出手相救越南。越南有發展農業生產的良好條件,統一後卻無法讓人民吃飽。1986年越南與中國關係仍然緊張,就開始以中國的改革開放為榜樣,先從農村實行大包乾,糧食很快就豐收並且開始出口。1991年越共領導人阮文靈應邀到成都與中共領導人會晤,阮文靈對江澤民說:「我們決心糾正過去的錯誤政策,決不忘恩負義,要重新恢復胡志明主席的對華政策,恢復兩黨兩國的傳統友誼。」(引自《列國志.越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北京)成都會晤之後,中越黨與國家關係恢復,越南的革新開放也蒸蒸日上。

胡志明市春風吹又生

 胡志明市在越南的革新開放進程中作用十分重要而獨特。西貢原來就是南越最大的港口與工商業中心,有大量的華人;統一前後華人紛紛逃亡,胡志明市在解放後也失去了往日的繁華。1986年革新開放,距離解放只有11年,由於市場經濟的根基尚在,春風吹又生,華人經濟也開始重新活躍。台灣與香港的資本大舉進入越南特別是胡志明市,該市重新成為越南的經濟中心與對外開放窗口。近年一些流亡海外的越南人也開始回到祖國投資。

 河內與胡志明市的摩托車洪流令人印象深刻,特別是胡志明市,在交通繁忙時刻,街頭呼嘯而過的摩托車大軍,噪音震耳欲聾,一方面反映了公交的落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的活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