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慘烈的文化浩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的舊文化影像,可在此書尋。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凌晨看電視上的粵語殘片:《歡喜冤家》,原著是當年流行一時的作家楊天成。影片呈現了五、六十年代香港的模樣:巴士、荃灣工廠、淺水灣、山頂、香港仔,足以勾起我們無限的追思。

 吳昊在《孤城記:論香港電影及俗文學》(香港:次文化堂,二零零八年六月)有一篇〈再現城巿:舊片看香江五、六十年代〉說:

 「電影其實就是最偉大的魔法,能夠凝結歷史時刻和城巿風貌,隔世再現,仍歷歷在目,眾裡尋她,就在燈火闌珊。」

 不錯,要追尋舊香港的景像,照片往往是不夠的,鏡頭的推拉,讓我們看得更真更實。《歡喜冤家》中年輕的謝賢,行動舉止一一入目,劇照又怎能做到這麼活生生!

 《孤城記》有多篇論及香港的舊電影,資料豐富,如分析胡金銓的《怒》、邵氏與廣東少林派功夫的復興、五十年代港菲的跨界電影等等,讓「走過從前」的人、後生小子都可在其中尋到光影燭照的歷史。

 《孤城記》由兩大部分組成,電影是其一,香港俗文學是其二。最吸引我的還是第二部分,這包括:〈海角癡魂:論香港流行小說興盛(1930-1960)〉、〈牛精良四亂香江〉、〈川島芳子諜戀香江〉、〈暗夜都巿:「另類社會小說」——試論五十年代香港偵探小說〉。吳昊收藏了不少香港的舊通俗小說,寫起這類文章來,自是獨到,而且還與當年的文化氣候、社會狀況、讀者口味連串起來,詳分細析;但,他在〈序——孤城心結〉中卻說:「就算我怎樣的騎呢到底,總不及今之後現代主義學者東方主義學者後殖民主義學者酷兒文化學者末世啟示學者研究之精彩,暫且擱置此話題,讓自己休假好了。」

 我想,吳昊已將資料羅列、整理,已豐富了我們對香港舊城的想像;從他分析那些罕見的文本中,已開了我們的眼界,還理那些什麼什麼主義做什麼!

 在〈海角癡魂〉中,吳昊細述當年香港的小報,指是流行小說的溫床。不錯,周白蘋的《中國殺人王》、《牛精良》系列,便在他辦的《先導》、《紅綠》等小報上連載,再而出書。可惜,隨著時光流逝,這些書和小報,大多不存,難以令我們得睹那時流行小說的盛況。吳昊搜集多年,「奇貨可居」,更將這些「奇貨」撰成專文,其價值可見。有一點,吳昊和我「英雄所見略同」,他說:

 「……這些供人茶餘飯後取樂的流行文化產品,一直不受重視,公家圖書館並無收藏,而隨著出版社結業,報館倒閉,書局清倉,報紙書籍銷毀……令後世有心者研究無從,追查無法,實屬最慘烈的文化浩劫,也反映前朝殖民地政府漠視本土文化的『孽績』。」

 但,對此等所謂「文化浩劫」,能正視者又有幾多?以「慘烈」來形容,實非過甚。

相關新聞
己丑年賞牛 新春共享文化精粹 (圖)
【不簡單的牛】 (圖)
《乾坤清泰圖卷》 (圖)
《雙牛圖》 (圖)
《五牛圖》 (圖)
《曹望造像.牛車出遊》 (圖)
《耕織圖》 (圖)
《金牛獻瑞:牛年文物展》
字是不凡 木活字印刷 (圖)
【木活字印刷示範】 (圖)
歷史與空間•圖像——一種原始溝通媒介的現代意義 (圖)
文藝縱橫•文學版圖的建立與資料保存
亦有可聞•功也蝙蝠 罪也蝙蝠
豆棚閒話•感謝他們帶來了娛樂精神
百家廊•漢族移民 雅言入粵 (圖)
杜亦有道•切勿菲薄
隨想國•去 舊
海闊天空•戒除上網癮
琴台客聚•慘烈的文化浩劫 (圖)
翠袖乾坤•新春鴻運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