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近日傳媒上一些報道經常出現成語「一時瑜亮」,原意是形容兩個有大本事的人物難分高下,一如漢末三國的名人周瑜和諸葛亮。不過使用這個成語時實在要非常小心,否則很容易令人誤會。誰是「瑜」、誰是「亮」?許多時更萬萬不能弄錯!證諸史實,周瑜和諸葛亮其實是不同類型的人材,出道時間不同、年壽亦不同(瑜卒年三十六、亮卒年五十四),建功立業的環境有異,總體表現就不容易比較。而且《三國演義》虛構的「三氣周瑜」故事深入人心,小說中周瑜被描寫成心胸狹窄和忌才,臨死前更留下「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嘆。於是又有「瑜亮情結」的熟語,與「一時瑜亮」的用意有極大的分別。「一時瑜亮」認為「瑜」與「亮」的水平非常接近,但「瑜亮情結」則完全認同「三氣周瑜」的故事,「瑜」事事受制於「亮」,每次交鋒總是走不出「亮」的算計而棋差一著,累積一次又一次的失利,就變為一敗塗地。這樣才會產生一種情意結,就如同《三國演義》中「瑜」妒忌「亮」而至要不斷用陰謀加害的情節,結果「瑜」被「三氣」身亡,臨死前不得不承認「瑜」不及「亮」,慨嘆上天為何要生一個「亮」來剋制「瑜」。「瑜亮情結」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近義詞。
《三國演義》中的「一氣周瑜」是指赤壁之戰以後,周瑜領軍攻打南郡江陵,成功趕走曹仁,卻給諸葛亮捷足先登,派趙雲入了城,將周瑜到口的肥肉搶走。「二氣周瑜」是講周瑜勸孫權以妹為餌,騙說要嫁給劉備,乘機謀殺劉備,奸計給諸葛亮識破,結果「賠了夫人又折兵」。「三氣周瑜」則是周瑜計劃攻打益州劉璋,被諸葛亮攔住去路,又吃了敗仗給氣得一病不起。
實情是周瑜用了一年多取得江陵,劉備則在這段時間取得零陵、武陵、長沙、桂陽四郡。後來孫權將妹嫁給劉備以鞏固聯盟關係,不存在「賠了夫人又折兵」之事。當時孫劉兩家合作,南郡在周瑜掌握之中,分給劉備的地不多。劉備地分得少,便不聽諸葛亮的勸告,親自去見孫權要求都督荊州。孫劉兩家既有合作、亦有猜忌,周瑜勸孫權留住劉備,用美女宮室羈縻劉備,使他與關羽、張飛兩員猛將分隔開,但孫權有恐曹症,希望劉備能牽制曹操,沒有聽從周瑜的建議。後來劉備得知有這樣一回事,便嘆道:「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算是明文記載「瑜」與「亮」有相同想法的頭一遭。從這件事得知,當時在周瑜眼中,並未覺得諸葛亮是個威脅,反而認為要將劉備與關張分開就夠。而劉備亦未有如《三國演義》中對軍師諸葛亮言聽計從,在大事上有自己的主張。
後來周瑜在準備攻打益州前病死,孫權在前方失去了力能抗曹的大將,惟有聽從魯肅的建議,將南郡江陵借給劉備,讓劉備做抵禦曹操的前鋒。如果周瑜不是短命,劉備根本借不到荊州。「瑜」與「亮」是「所見略同」的「天下智謀之士」,都得不到孫權、劉備百分之百的信任。但後來諸葛亮以一人繫蜀漢安危,比周瑜更有大展拳腳的機會,更是二人一生功業的最大分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