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學生為何不喜歡上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學習的動機如何擺脫消費的感覺?

歸 一

 幾年前,同事間閒聊之際,一位資深的老師說了一句至理明言:「學生其實喜歡返學,只是不喜歡上堂。」真的,學生並不討厭上學,只要你不叫他們專心上課,不要他們做功課默書,他們是可以愉快地呆在學校的。為什麼會這樣,幾過快十年的教學生涯,仍然弄不明白,直到近日看到了內田樹談日本學生的《下流志向》,才有幾分明白。在這裡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內容,家長和老師定要讀一讀這本書,因為今天的日本中學的學校實況,只怕就是未來香港課室的預像(或者,已經是這樣)。

以消費的角度來理解學習

 全書的核心是:今天的學生很快就意識到自己是消費的主體,並且完全地以消費的角度來理解學習這事情,於是就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內田教授指出自己還是小朋友的時代,家庭生活往往是由互相幫助來建立關係,小朋友可能透過澆水種花、蹓狗來確立自己與父母的關係,從而形成自我。這種自我帶來很強烈的勞動色彩,即相信努力工作的意義。但是,今天的日本,小朋友在家中沒有可能透過幫忙父母來建立親子關係,如果換作香港,情況可能更加嚴重,因為一種名為「菲傭」的存在,小朋友不僅沒有機會做家務,反過來習慣了做主人。

 那麼,小朋友如何和別人建立關係、肯定自我呢?就是金錢關係。小朋友開始和世界建立關係,不再是由自己的勞動開始,而是在買賣的過程中,故此內田教授稱這一世代的學生是「消費者主體」,他們的人生都是建基於消費。

 由於是消費者,結果這年代的人,有兩個特點:一是欠缺等級觀念,也就是無大無細。因為在他們的經驗中,只要有錢,別人不會理會你的年紀;他們人生最早又最深刻的互動關係,就是拿錢到M記櫃面買開心樂園餐,而在這個過程,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東西了。在這種關係中,人與人的特性幾乎可以完全忽略不理,自己是八歲還是八十歲,對方是阿伯還是青春少艾,都不打緊;只要有錢,就可以產生互動,就買到東西。

 這種「錢就可以」的做法,形成了第二個重要的特點:等價交易的思想,意思就是消費者要什麼,需要付相等的價錢;付出價錢,就可以買來相同價值的物品。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銀貨兩訖,各不相干。這是一種理性的思維,只是學生用在學習上,就出現災難性的結果。

讀書有什麼用?

 今天所有老師都有這樣的經驗:學生振振有辭地不願讀書,原因是「讀來也不知道有什麼用處﹗」聽到學生這樣說,老師總會教訓學生,但是聽者藐藐,你看得出學生不服,卻總找不到法子說服他們。內田教授就指出:這是由於學生用消費者的態度來對於學習。對學生而言,你教授知識,他出力學習,就是一個等價交易,那麼作為買方,好有理由「驗貨」,並且由賣方說明貨物的好處。對學生來說,他要你說明「商品」的價值,是天經地義的,而你教訓他們要放眼未來,對他們來說,毫無道理。難道去M記買包,買來不知道什麼,而店員告訴你等一年後知道,買方會接受嗎?

 但是,內田教授指出,學習的好處,並不能採用這種等價交易的方式來呈現的。人所以要學習,是因為人不知道學習的內容;如果自己已經對於學習的內容一清二楚,還學什麼?故此,學習的真諦,即在於一個過程中,自己由不知道要懂什麼,變成了懂得什麼。打個比方,我所以要學習劍擊,正由於我不知道劍擊是什麼,它確實有什麼好處,我又會有什麼得著;當我經過一段學習的時間,學會了,也就自然明白當中的含意。

 故此,時間是學習的其中一個關鍵;沒有時間就沒有學習。這一點,正好和等價交易有極大的矛盾、嚴重的抵觸。因為在買賣中,時間是最沒有意義。沒有一個消費者,願意現在付錢,一年後才收貨;反過來,現在收貨,一年後才付鈔的消費者,就為數不少了。當學生採用這樣的心態來理解學習,不願學習,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這正好為我們解釋課堂的一個特殊現象:學生不僅不願學習,還要把這種情緒,明確地讓老師感到。內田教授到自己兒子的中學探訪,他發現學生要花很多氣力來表達自己對學習的討厭,例如在敬禮時,非常緩慢地起來、非常無神無氣地說早安、非常遲鈍地坐下來。他指出,要這樣做,一定不是因為懶惰,因為要做這麼慢的動力,其實花的氣力,比認真地做,還要累。他認為學生所以要這樣做,是要告訴老師:自己很討厭上課,而仍然要在課堂中,其實自己已經付出了痛苦的代價,因此老師不應該再糾纏自己,要自己努力學習了。

 所以,這是一場不美麗的誤會。老師還擁抱自己的過去,認為學生應該以刻苦的代價,換來學習的成果,結果是在某一天,就明白到學習的美好;學生卻說:學習本無用,我上課時苦一陣子,你就要放過我,讓我快活一會兒﹗

 因此,學生的思維富有禪意:返學就是返學的代價,因此只要我返到學校,就不應再要求我做任何事了。

 我同時也明白,為何每一次訂交功課、測驗日期時,學生都是要求遲一點,即使無論多早多遲,他們都會在繳交前一天的晚上,才會做功課、才會溫習。原因很簡單:由於他們是消費者,所以講價已經是天性。

 這裡帶出該書的中心思想,但是還有很多妙論,讓你對今天的學校現象,有更多的啟發,不能不看呢!

相關新聞
回憶「兔子」見證一代美國夢 (圖)
亂倫、換妻、濫交 開性描寫先河 (圖)
亮相•談情 (圖)
焚燒 (圖)
扶持 (圖)
洞見 (圖)
延長 (圖)
手寫板•我信你 (圖)
短載•詩書街一巷一號(七)
詩意偶拾•失眠的日子
視藝空間•心情 (圖)
試筆•不一樣的母親 (圖)
稿例
百家廊•學生為何不喜歡上堂? (圖)
生活語絲•六十三年前的雜誌
扶林晚風•肯廷頓辭世
一網打盡•「即食」牛扒
琴台客聚•一時瑜亮
翠袖乾坤•笑盒不倒翁
寫我遊情•美國肥胖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