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本報駐河南記者 李鴻雲 陳融雪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在氣勢磅礡的黃河南岸,屹立著中華民族的先祖——炎帝和黃帝,他們用深邃而堅毅的目光凝視著東流的黃河,也凝視著縱橫700公里的中原大地和繁衍於此、生生不息的華夏子孫。據西周青銅器「何尊」銘文記載,周武王正是在此消滅殷商,在洛邑嵩山告祭時說:「余其宅茲中國,自之乂民」,天下始有「中國」。
上下五千年,物換星移。總理溫家寶視察至此,為其總結為:全國第一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糧食大省、第一農村勞動力輸出大省、第一糧食轉化加工大省——這個擁有「五個中國第一」的大省,就是河南。
據《政府工作報告》,2008年,河南全省生產總值預計18200億元,居全國第五;糧食總產量1074億斤,連續三年突破1000億斤;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00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50億元,出口總額107億美元;全省實際到位省外資金1850億元人民幣,為中西部地區首位。
天下糧倉 打造國人廚房
2008年,河南糧食總產達1074億斤,連續十年居全國第一。她用佔全國1/15的耕地生產出了佔全國1/10的糧食,不僅解決了自身佔全國1/13人口的吃飯問題,而且每年為國家提供150億公斤的商品糧。
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稱:「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糧食問題除了立足自身解決外,沒有其它任何出路,對此,產糧大省河南對國家糧食安全是負有責任的。」
為打造國家永久、穩固的大糧倉,08年河南編制完成了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糧食核心區建設規劃。按照規劃,該省將在現有1.08億畝耕地中,用7500萬畝作為糧食生產核心區,確保到2020年,糧食產量由目前的1000億斤提高到1300億斤。
兩個跨越 躋身第一陣營
利用糧倉優勢,河南大力發展糧食轉化加工產業,身兼「國人廚房」。在向全國各地提供大量小麥、玉米、大米等原糧的同時,更向全國各地提供了大量的水餃、湯圓、方便麵、餅乾等糧食製成品。據統計,目前河南擁有雙匯肉製品、三全凌湯圓、思念水餃、白象方便麵等5700多個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達到421家。
河南既是傳統的農業大省和人口大省,又是新興的經濟大省和工業大省。2008年,河南GDP突破1.8萬億,僅次於廣東、山東、江蘇和浙江,居全國第五,工業總體實力躋身全國第一陣營。
面對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河南決策者提出兩個跨越,即「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徐光春說,要像抓經濟項目一樣抓文化產業項目,打造河南軟實力。
一時間,河南風猛颳過全國舞台:大型豫劇古裝戲《程嬰救孤》榮膺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劇目之首;《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成為河南文化新的名片;舞劇《風中少林》先獲中國舞蹈界最高榮譽金荷花獎;《木蘭詩篇》被譽為唯有《圖蘭朵》才能與之相媲美……
史海風流 尋根緬祖聖地
近幾年來,每年一度的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世界華人認祖歸宗。眾所周知,河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歷史上曾有20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境內著名的古都洛陽、開封、安陽和鄭州, 佔據中國八大古都半壁江山。
河南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
河南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發源地,當今的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個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在河南。近些年來,到河南尋根謁祖的海內外遊客絡繹不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