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上周在記者會指出,金融海嘯正蔓延至各行業,失業率均見明顯升幅。就業市場持續疲弱,短期內失業率仍有上升壓力。 資料圖片
——大學生就業系列之二完結篇
本報特約記者 李浩彰
金融海嘯淹至,本港失業情況日益嚴重,有不少專家分析,情況將進一步惡化。不少畢業生在年中投入社會,相信勢將出現畢業變失業的情況。而對不明朗的經濟環境,有人建議增加大學學額,一方面既可暫時紓緩失業情況,另方面亦為未來社會培育更多人才。到底這是不是靈丹妙藥呢?
背景: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早前表示,自去年9月爆發金融海嘯至今,全港已經流失10,000個職位。不少分析估計,裁員潮將在今年3月左右出現,屆時失業率或進一步攀升。現時的工作環境下,對個人競爭能力將要求更高。不少畢業生雖然年輕有幹勁,但缺乏社會及工作經驗,成為他們在搵工上的主要障礙。
據了解,政府擬推行大學實習生計劃,初步研究資助每名大學畢業生2至3千元,為大學生提供本地及內地實習機會,幫助本地大學生擴闊視野。同時,政府又擬在未來3個學年為8大院校增加800個研究生以吸納大學生,估計涉資高達2.6億元。連「天之驕子」的大學生亦面對嚴峻的失業問題,中學畢業生的形勢便更壞了。對於擴充資助大學學額,以下的人士有不同的看法:
正面意見
經濟學家:有助暫緩失業惡化
香港正不斷走向知識型經濟社會,對於具專業知識的人才需求將不斷上升。香港近年在國際間的競爭力不斷受到鄰近地區及城市的威脅,上海及新加坡的冒起為香港未來在國際間的發展增添了變數。香港得以在國際間維持高競爭力,有賴人才之培訓。本港大學一年級資助學額只佔適齡人口的18%,較之澳洲、英國及美國的82%、51%及64%大為偏低。故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可擴充學額加強人才培訓,同時失業率也得以紓緩。
議員:有助解決副學士「泡沫」
政府近年以削資的手法,積極「鼓勵」專上院校開辦自資副學士課程,最終形成了副學士的「泡沫」。一般而言,學生完成副學士課程已等於完成首兩年學位教育,可是現時政府只提供千多個二、三年級的銜接學位,形成樽頸,即使有能力的學生擬升讀大學仍面對極大困難。而在課程質素缺乏有效監管、院校減少資源以爭取利潤等惡性競爭下,形成副學士質素成疑、認受性不高的問題出現,這樣,他們搵工更加困難。故擴充學額將大大有助解決樽頸問題。
教育界:更符普及教育理念
本港教育存有中國文化的思想,講求有教無類的原則。不過,現時每年大約10萬名會考生,只有約3萬人能升讀預科課程,而這3萬名預科學生在高級程度會考後,只有1.4萬名學生能成功拿到大學「入場券」。這不僅令不少有志學業、成績稍遜的學生不能圓升學夢,過程中亦為學生造成不少挫敗經驗。現時本港學生壓力大、自殘、濫藥等情況趨升,與這種挫敗經驗不無關係。故擴充大學學額將有助解決問題。
高中生:增加升學機會
本港大學資助學額一直不夠,不少人合資格卻無書讀。08年聯招中有近1.2萬人獲派學士課程,相對於合入學資格的1.7萬高考生,即表示有5,600人不能跨過大學門檻,人數之多創近四年新高。若擴充學額可令不少本身符合升讀大學要求的學生一償升學夢。
反面意見
政府:資源勢增難負擔
教育是社會的重要議題,關係到社會未來的發展,需要深思熟慮才能推行。而且,當中涉及的資源分配亦為重要考慮因素。現時教育佔政府每年總支出的四分之一,是僅次於醫療的另一大開支。現時本港資助學額學費為4.21萬,其實當中每名大學生每年獲納稅人資助約20多萬元。若增加資助大學學額,勢將造成沉重負擔。
已畢業中學生:打壓生存空間
雖然專上教育普及對社會整體發展皆有利,不過,一旦個個都是大學生的時候,對一些早年因生活環境於中學畢業便投身社會的人來說卻造成不公。他們因生活環境一直無時間或能力進修,當大學學額增多,變相削弱了他們的競爭力,趕絕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人力資源主任:令大學生「貶值」
本港大學生近年備受批評,最多人批評的是大學畢業生缺乏認真、熱心、勤奮、盡責和積極等良好工作態度。本港僱主多年來不滿本港學生的英語水平,香港總商會曾針對打工仔的語文能力,訪問逾300間會員公司,結果發現,多達66%企業不滿僱員的英語能力差,較普通話45.8%的不滿比例為高,當中不乏具大學程度的僱員。中小型企業商會副會長巢國明甚至形容「大學生唔得多過得!」在大學學額尚未擴充之際,已普遍出現大學生質素下降的問題。一旦擴充之後,參差情況將更突顯,「大學生是好僱員」的說法進一步打破,反而令大學生的認受性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