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海定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王坤讓居民有安樂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公屋聯會主席 任勞任怨不平則鳴

本報記者 鄭佩琪

 公屋居民:「申請調遷時出岔子,怎麼辦?」找王坤幫忙吧。

 記者:「領匯瘋狂加租,有多少商戶受影響?」問王坤吧。

 但凡有關公屋的事宜,人們總會想起敦厚憨直的王坤。

 過去20多年來,王坤一直緊貼本港公營房屋政策發展,關注公屋居民及商戶權益,曾任房委會委員,現為公屋聯會主席。在房委會,代表基層意見的王坤可說是少數聲音,「有時都幾孤單。」但本著為民請命,為民發聲的宗旨,一直堅持。去年初他退下房委會的崗位,但繼續專注於公屋聯會工作,並寄語政府盡快為公屋定位,迎合社會需求,讓基層市民有安樂窩。

 王坤願意站出來為基層居民爭取基層住屋權益,而且一站20多年,事出總有因。他說,小時候家貧,與父母、5兄弟姊妹居於西營盤唐樓內一間百多呎的分租房,父親替米舖縫補白米麻包袋養家,工作地方附近常有吸毒者流連,警察經常巡查。王坤憶述,在某一年的年廿八,警察又來捉人,可是不夠數,便哄他的父親湊數,說到警署簽個名就可以,誰知做了「老襯」,「結果爸爸到年初二、年初三才放出來。」

父無辜坐牢 激發仗義心

  父親是家中經濟支柱,餐搵餐清,無辜困在警署,妻兒便無錢開飯,「幸好包租婆借了幾元給我們。」包租婆的幾塊錢,讓年紀小小的王坤暖在心頭,體會到有能力時便要幫助他人。到13歲,王坤有天在回家的路上,見到有警察踩爛一名70多歲女菜販的菜籮,說她阻街,他見警察無理,便挺身上前爭論,惹來20、30人圍觀,「警察說我牙擦,還叫我趴牆搜身,當然搜不到甚麼。」從此,他學懂做人要不平則鳴。

  在漢華夜中學中五畢業後,王坤在電子廠工作,其間加入了荃灣坊眾聯誼會(後稱荃葵坊眾會),見患有罕見骨病的長者撐著拐杖也要到聯誼會當義工,為街坊謀福利,王坤深受感動。後來,該義工離世,王坤就在聯誼會當全職秘書。

骨病老義工 啟迪為民志

  當時,適值政府大興土木,發展新市區,大窩口h要清拆重建。王坤憶述,當時政府沒有向搬遷居民提供津貼,他便協助居民爭取;另有居民因為經濟負擔不起,要求搬往同區舊屋,但政府又以無空置單位為由拒絕,令王坤看不過眼,便發動聯誼會其他成員及居民爭取權益。他們花了兩個星期,到荃灣、葵涌及青衣等區內,「地氈式」搜索每條屋h,結果找到多間「吉屋」,令當局無話可說,讓受影響的居民如願以償。

  王坤說,這次抗爭開創先河,自此,政府會向有經濟困難的居民提供搬遷津貼,搬遷時亦會提供「吉屋」讓居民選擇。「現在更加求之不得(指有居民願意遷入舊公屋單位)啦﹗」1985年,集合公屋居民及商戶團體的公屋聯會成立,王坤順理成章成為一員。

  還有3年,王坤便到花甲之年,兩年前曾想過退休,可是未有接班人。王坤說,即使將來退下第一線,也會在後排繼續發功,繼續為民請命,為民發聲。

最服廖承志 胸襟廣氣度大

深有啟發 王坤喜愛閱讀,特別是人物傳記,因為可以從別人的故事中,學習待人處世之道。如今他專注做公屋聯會事務,工作不再那麼繁忙,有空便會到圖書館借書看。眾多傳奇人物中,王坤對前國務院僑辦主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承志的曲折人生經歷印象最深刻,坦言佩服廖承志的胸襟及氣度,欣賞廖承志對工作認真、盡責、專注的態度,並說這種氣度及態度對自己的工作有啟發。

 講述廖承志傳奇故事的書籍刊物有很多,王坤最喜歡看由鐵竹偉撰寫的《廖承志傳》,當中不少故事都令他有所體會。王坤說,傳記中描寫,廖承志在文革時被打入「牛棚」,遭受批判,嚐盡苦頭;文革後重新工作,執掌港澳事務,其中1位下屬便是當年批判過自己的人,「他不計較個人恩怨,不記仇,那位批判過自己的人能做到事,都會重用他。」廖承志以德報怨,展示廣闊胸襟及氣度,令王坤甚為佩服。

養魚全死光 唯有種蘭花

 說回自己,工作忙碌不僅影響家庭生活,連嗜好也受限制。除閱讀,他亦喜歡種花,藉以紓緩「發夢也在開會」的工作壓力;他又試過養魚,可是無暇照顧,結果要棄魚投花,「養過熱帶魚,望著缸魚游來游去減壓,但有天回家發覺缸裡的魚全部死光。」不想再做殺魚兇手,王坤改種非洲紫羅蘭,可是同樣是傷亡慘重,「那時家裡有很多個花盆,但都是空著的,因為那些蘭花凋謝了。」後來,唯有改種蝴蝶蘭,「一個星期不淋花都無問題﹗」

工作忙碌 妻子口怨心支持

無限體諒 做公屋聯會主席,王坤要見居民、商戶,聽取他們的訴求;做房委會委員時,他經常要開會,反映基層心聲,工作排得滿滿。可是,應付繁忙的工作難免顧此失彼,犧牲了家庭生活。「太太都有埋怨我見居民多過見佢」,但他也知道太太口是埋怨,其實心底無限支持丈夫為民請命;「她都是來自貧窮家庭,明白我在做甚麼。」人生難得有知心者,夫唱婦隨,兩人結婚快滿30年。

  王坤與太太由朋友介紹認識,婚後一年兒子出世,那時他已經在荃葵坊眾會擔任秘書,協助區內居民解決搬遷問題,見街坊、官員多過見妻兒,太太有時也忍不住投訴一兩句。不過,王坤說,太太與自己成長背景差不多,體驗過窮苦日子的滋味,明白基層需要,「她的媽媽當年由東莞行路來香港,便知道她是在貧窮家庭成長。」所以,王太投訴歸投訴,最終還是支持丈夫。

會議出席率高達99.9%

  其實王太的埋怨是有根有據的,據報道,王坤在擔任房委會委員12年間,出席率達99.9%;如果房委會要頒發出勤獎,他必定榜上有名。王坤說,出席會議是委員的責任,即使身體不適都會「頂硬上」,「有次肚瀉,開會前食幾粒保濟丸頂住,但還是瀉了幾次。」那0.1%的缺席紀錄,來自缺席1次小組會議,「不過不是我的錯,是會議臨時改了時間。」

卸任後婦唱夫隨煮晚餐

  王坤又笑說,早已答應太太到中山浸溫泉,今次不能令她失望,「我已經不是常常陪太太,如果不去就沒有誠信了﹗」

  丈夫在外為公屋居民、商戶爭取權益,就房屋政策發聲,妻子在家裡照顧家庭,轉眼接近30年,兩人的兒子已「出身」,現在理工大學工作。卸任房委會委員後,王坤不用經常開會,有多些時間陪伴任職文員的太太,偶爾一起煮晚餐,放假時一起由寓所步行往附近圖書館看書,共享二人的幸福時光。

批評公屋政策「如許願樹亂掛洁v

堅持有理 1996年,王坤獲邀成為房委會委員,將基層聲音帶進議會,成為「局中人」。12年間經歷八萬五事件、短樁案、領匯事件等寫進香港房屋政策史的大事;在短樁案中,幾近全民要求當年房委會主席王b鳴及前房屋署署長苗學禮下台,王坤「獨排眾議」,結果被電台「烽煙」節目主持人不點名狠批是「保王護苗」,王坤自覺有理,便懶理別人批評;不過,他承認自己在房委會內屬少數聲音,「有時都幾孤單。」

「保王護苗」 冷對千夫指

 孤單的日子總會過去,王坤去年3月底卸任,專注公屋聯會主席工作;過去20多年,他親證公屋政策愈來愈複雜,卻摸索不到定位,「香港現時的公營房屋政策,就像大埔林村許願樹,基層想掛個願望上去,有各種政治目的的人又掛個願望上去,個個都掛,棵樹最後負荷不到便會倒塌。」王坤說,香港的公屋政策是「見步行步」,沒有長遠計劃,他寄語政府盡快找到公屋的角色,「究竟公屋是社會福利,還是社會服務?」

被譽「公屋資料王」

熟悉情況 緊貼香港公營房屋發展20多年,王坤堪稱「人肉資料庫」,上至公屋發展史,下至扣分制、調遷計劃、公屋輪候冊等各項政策,內容龐雜,但他都非常熟悉;有專跑房屋線的記者說,寫稿時遇疑難,便會打電話給這位「救星」求救,並盛讚對方「永無托手部v。

 記者好奇問他,巡視港九新界公屋是否興趣之一?是否已巡遍大小公共屋h?王坤笑說:「當然不是啦﹗我不會每條h都巡,但對每條h都有大概認識,現時全港有170條屋h,95%我都知道情況,餘下5%是新公屋;每條h的居民結構,例如哪條h有較多綜援戶、長者,我都知道。」

相關新聞
王坤讓居民有安樂窩 (2009-02-25) (圖)
曾繁光 出位精神醫 率性醫心疾 (2009-02-11) (圖)
周伯展 為國人亮睛上癮 樂意「戇居」20載 (2009-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海定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