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此次中國赴歐採購對象以航空、汽車、電信等機電設備為主,亦包括金融等服務內容,採購總金額料超150億元。
互惠雙贏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雪穎24日電】在今次近300人的採購團中,「中」字頭國企料將成為最後的「採購大戶」。據商務部相關人士透露,「中國貿易投資促進團」由商務部、外交部、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新聞辦等政府部門,中國機電、食品土畜、紡織、五礦、醫保、輕工等進出口商會和外資企業協會、服務貿易協會等行業組織,以及近200名中國企業家共同組成。
中航科技、中船重工在列
在採購團企業名錄中,國企佔比最大,僅以內地媒體披露的赴英採購團部分組成單位的名單為例,國企數量佔到參團企業總數的近九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船舶重工等「中」字頭國企名列其間。
商務部副部長高虎城強調,在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衰退的嚴峻形勢下,實施貿易保護主義,無助於問題的真正解決,相互開放市場才是共同應對挑戰的正確選擇。擴大自歐進口,可以幫助中國加快技術改造,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也符合中國自身的利益。
歐洲或放鬆對華出口限制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亦認為,此次赴歐採購,一方面展示中國的持續開放和在金融危機背景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以實際行動與國際社會共克時艱,提振世界的信心;另一方面採購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有利於中國自身的產業振興和經濟結構的調整。
今年來,中國政府密集出台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製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和輕工行業振興規劃,房地產也有望搭上振興「末班車」,與赴歐採購存在較多交錯重疊的部分,有望將進一步加強產業振興規劃的實施效果。甚至有專家預測,今次採購行動可能令歐洲進一步放鬆對華出口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