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南極冰原。 美國太空總署圖片
【本報訊】約3,400萬年前地球氣候大轉變,令南極大陸從一個本來無冰的環境,急速變為冰封的不毛之地。現時科學家通過電腦模擬系統,推算出當大量冰川在南極大陸生長時,地球溫度其實有顯著變化或幾乎無變化。不過,香港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柳中暉,與耶魯大學、麻省大學等多個來自世界各地幾個研究單位的最新研究,推翻有關假設。他們認為,當年是因為高緯度地區變暖,令海洋表面溫度出現顯著下降,有關降溫作用導致南極冰川急速形成及擴張。而有關研究文章亦已於國際權威期刊《科學》刊登。
有關研究透過專門鑽探世界海底沉積物的「大洋鑽探項目」(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提供最新數據,從而發現在千萬年前南極冰川擴張時,高緯度地區溫度比科學家之前估計的至少高攝氏10度;而以海洋沉積物的有機化合物分布特徵計算,冰川擴張過程中,海洋表面溫度亦有顯著下降攝氏5度或以上,即冰川擴張前高緯地區非常和暖,而海洋在過程中有明顯降溫作用。
二氧化碳起關鍵作用
研究文章的第一作者柳中暉亦指出,南極冰川形成前,南、北半球高緯度的海洋表面溫度都比電腦模擬的高很多,證明電腦低估了在高二氧化碳下,高緯度地區變暖的幅度,有關方法會出現偏差。研究人員認為,需要更精密的電腦類比系統,以改善同類有關氣候變化的研究。柳中暉又指,南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同時降溫,揭示是由二氧化碳驅使全球性氣候轉變,而非海洋洋流等區域性因素引發,亦推翻有關冰川在3,400萬年前也覆蓋了北半球的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