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丹麥教師小白(右二)認為爭論是開啟思想的最佳途徑。圖為在新生歡迎會上,她鼓勵中國學生多發表意見。
心靈寄托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人們危機感驟升,容易惶惶不可終日。雲南發展培訓學院中方院長邢陌曾因經商而歷盡頂峰和谷底兩極。他引述自身經驗稱,在當下投身公益事業,或許可以撫慰人們焦躁的身心,從而平安渡過心理危機,「通過義工學習到成為國際義工,或是去組建自己的義工組織,令中國很多年輕人不再抱怨,而是行動起來,主動去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邢陌出生於60年代,見證過學習雷鋒的時代,80年代則步入商海淘金。他曾經風光一時,但在上個世紀90年代突遇變故,變得一無所有。有一年時間天天借酒澆愁、爛醉如泥,並逐漸感到迷茫甚至厭世,後來他在朋友建議下,赴貴州一個貧困山村支教1年,並因此而改變了人生。他後來在雲南發展培訓學院進修1年,並被深圳評選為「五星級義工」,現在又完成了從國際義工到義工培訓學校校長的飛躍。
中國義工發展 宜「回到人間」
談及中國目前的義工發展,邢陌形容,「回到人間才是正途」。他認為中國社會對義工的理解仍然有失偏頗,似乎義工就等於無私奉獻、「不食人間煙火」,「只有社會開始將義工理解為一個普通人,只有公益和慈善可以成為一種事業和一種職業,中國的公民社會才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