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經過八年雕琢,中國(廈門)國際石材展已經成為世界第三亞洲第一、極具影響力的專業石材展。 本報福建傳真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 舒婕
「世界石材在中國,中國石材在福建,福建石材在廈門。」這是國際對廈門石材業的讚譽。作為中國石材進出口最大口岸,2008年廈門口岸石材進出口總量達1217萬噸,居全球第一。進出口金額達28.8億美元,佔全國比重超過60%。
目前,在廈門口岸進出口的世界各地優質石材達1000多種,幾乎囊括了主要石材產區的所有品種,約有6000多家石材加工貿易企業常年直接從廈門採購、進出口石材。
工藝領先 「苛求」品質吸全球客商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充分利用福建豐富石材資源和傳統技術優勢的基礎上,廈門已經在20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石材產業鏈,打造國際石材中心指日可待。
「保守估算,在廈門從事與石材相關工作的人口約有10萬,專業石材進出口企業1000多家,不少大型企業在境內外擁有礦山。」廈門石材商會副會長、萬里石集團董事長胡精沛認為,量的聚集和對質的近乎「苛求」,鍛造了廈門石材業的龍頭地位。
作為中國石材行業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萬里石的企業歷史可以說是廈門石材業發展的一個縮影。從1996年成立之初僅有6名員工從事原料產品出口,發展到員工2000多名,擁有年產板材50萬平方米、墓碑石1500個貨櫃的巨大產能,其產品品質在行業內有口皆碑。
胡精沛分析說,優質的石材在山東、湖北也有,但是論及產品品質,目前國內沒有一個地區能夠和廈門媲美。以日本市場為例,中國之所以能在九十年代中期全面趕超韓國成為日本墓碑石的最大進口國,一方面得益於精湛的工藝,另一方面在於石材企業自身對產品的嚴格把關,而廈門是國內出口日本墓碑石的主要口岸。
記者在萬里石翔安加工廠看到,工人們正在為一批出口非洲的外牆用石上防水漆,分管負責人告訴記者,上漆之前已經根據花紋、色澤等行業標準篩選過一次了,等風乾之後還要再比對淘汰一次,「因為不同種類的石材經過加工工序後可能出現不同的變化。」
市場穩舊拓新 自主研發增「含金量」
但是,打造國際石材加工和貿易中心,僅有好的產品是遠遠不夠的。儘管目前金融風暴對石材行業的主要影響僅僅限於庫存和零售層次,但廈門石材行業內卻清楚地傳遞出一個聲音:蓄勢而上。
萬里石集團2008年出口7000多萬美元,進口3000多萬美元,比增10%,胡精沛預估09年業績仍能增長約20%。胡精沛告訴記者,這幾年企業享受到出國參展補貼、新市場開發補貼、增量貼息、出口信用保險保費補貼等一系列廈門市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
今年,萬里石把目標定在力爭出口8000萬美元,並且把眼光放得更遠,從歐美投向了中東、非洲市場,這樣的戰略更是與今年此間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推進出口市場多元化」不謀而合。
不過對萬里石來說,與廈門理工學院合作的石材研究所才是集團年度「重頭戲」,這是企業將重心轉移到產品研發設計上的信號。
胡精沛說,廈門的石材業要保持目前的國際地位,就必須在下一輪經濟高潮來臨前,著手從生產型向服務型轉變,尤其是面向高端客戶的設計研發,勢必成為下一輪競爭中的著力點。不少中小企業更是充分利用將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停滯期」,閉門練「內功」。
福建省石材行業協會會長、廈門非金屬礦進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榮旗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除了需在產品「含金量」上下苦功,物流配送也是業內認為廈門應當有所加強的部分。他分析指,廈門港具備合理頻繁的國際海運航線和相對便捷高效的口岸通關效率,但缺乏「門到門」的物流配送服務。「作為交易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我們認為在這一點上廈門應當盡快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