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中央日前建議,構建「海峽經濟區」應推動溫州、福州、廈門、泉州、汕頭等城市與台北、高雄、台中、台南等建立單向或多向型的城市戰略合作關係。
據悉,目前在台峽西岸,客觀上已初步形成了以福建為主體的海西20個中心城市區域經濟聯盟,並已被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納入《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之中,未來這20個城市將各有明確的分工定位,並形成一個互補互助的區域經濟協作體。
分享對台優惠 找準涉台特色
據本報觀察,福建省啟動海西戰略後,獲得國家50多個部委辦的資金政策支持,尤其是在對台優惠政策方面獲益良多,形成了一個集聚效應凸顯、兩岸合作先試先行的前沿平台。這一切,粵浙贛10個與閩省山水相鄰的周邊城市看在眼裡,紛紛加大步伐,主動融入海西。今年2月,廣東省正式將「支持粵東北地區參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令汕頭上下十分振奮。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此前已在多個場合表示,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汕頭同時可以享受泛珠三角、經濟特區以及海西區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未來汕頭應成為廣東擴大對台經貿文化交流合作的橋頭堡和重要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汕頭市政協委員陳振東認為,納入「海西」可將汕頭對台潛在的區位優勢激發出來,他在提案中要求加大爭取海西區對台政策惠及汕頭的力度,全力爭取將汕頭建設成為廣東對台工作的先行試驗區。
溫州設「海西辦」大三通助脫困
與汕頭相比,浙江溫州市早在兩年多前就已搶搭上「海西快車」。2006年,該市專門設立了「海西辦公室」,負責研究溫州融入海西區域經濟合作的主題、形式和機制。
受到金融海嘯影響,溫州市傳統製造業受到衝擊,產業面臨轉型升級。而實現大三通之後的兩岸經合正在加速,為溫州產業打開了一個新的出路。今年2月底該市兩會期間,民革溫州市委會副主委余德松建言:和國內一線城市相比,溫州要承接歐美發達地區的最新型行業幾無優勢可言,也缺乏配套環境的支撐,而台灣的產業水平最適合溫州承接和提升。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借助海西平台。不只是溫州汕頭,江西的贛州市借福建對台的優勢,通過辦「贛台鄉鎮長農業懇談會」、「贛台經貿合作研討會」,已引入台商興辦農業企業30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