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6%,食品類價格同比下降1.9%,其中豬肉價格下降多達18.9%,跌幅較上月增加5.6個百分點。 新華社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海巖10日電】國家統計局今日公佈,中國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1.6%,出現2003年以來首個負增長;同時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滑4.5%,創1999年以來的10年新低。此間經濟學家指出,儘管尚不能斷言中國真正進入通縮,但擺在面前的通縮風險已非常嚴峻。如果未來外部經濟持續低迷,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維持在低水平,導致中國產品需求不足,就可能引發物價繼續滑落,使通縮壓力進一步加大。不過經濟學家仍普遍認為,隨著4萬億投資計劃及放鬆信貸措施的逐步顯效,中國有望很快擺脫通縮預期。
數據顯示,2月CPI同比下降1.6%。其中非食品CPI即核心CPI同比下降1.2%,是繼上月之後第二次出現負增長,並且降幅增加0.6個百分點。從月環比看,2月CPI與1月份持平。
而2月PPI同比下降4.5%,其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下降7.1%,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下降5.7%。受到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2月原油出廠價格降幅最大,同比下降56.3%,跌幅較上月增加6.4個百分點。同期國際市場上能源價格同比下降48.8%,降幅比1月擴大3.4個百分點。
鑒於農曆新年的因素,綜合考量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更具有可比性。數據顯示,1月至2月累計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3.9%,均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價格下跌的趨勢。
政府部門:指數下降≠通縮
全國政協委員、央行副行長蘇寧今日接受集體採訪時表示,2月CPI和PPI跌幅在預期之內,判斷價格下降原因,需要具體分析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下降引起還是由國內需求疲弱引起的。去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金融危機後快速下跌,國內企業購買的高價原材料不能馬上反應到企業價格上,需要消耗一段時間。因此,需要分析價格下降是哪種因素造成的。不同的成因,處理的方法也不一樣。
蘇寧認為,未來幾個月內不會出現通貨緊縮,最近幾個月內物價水平可能低一點,但相信會逐步回升。「當前市場流動性非常充裕,貸款增長很快,可支持經濟增長。」蘇寧指出,目前國家出台的4萬億元投資項目,很多是新項目,發揮效應需要一段時間,逐步傳導到實體經濟,相信下半年經濟有一個明顯起色。
國家統計局也發表文章指出,不能就此判定中國出現通貨緊縮。文章認為,按照經濟學有關原理,通貨緊縮是由於市場貨幣供應量不足引起的價格水平的下降。中國的情況是,在國家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的作用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充裕,貸款大量增加,不存在通貨不足的問題。繼1月新增貸款1.6萬億創歷史最高水平後,2月份新增貸款仍然超過1萬億元。
物價回升:「4萬億」待顯效
而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教授賀強認為,PPI大幅下降,說明企業對生產資料的需要正在萎縮,企業開工不足,破產增加。儘管目前數據還不能表明通縮形成,但至少已出現通縮的跡象,也說明去年11月初中國政府擴大投資、拉動內需的政策轉變還沒有產生明顯的作用。
賀強預測,未來幾月物價指數仍將呈負增長趨勢,CPI下跌可能持續到第二季度,而PPI則可能要到第三季度才能出現增長,一季度GDP增長也不容樂觀。不過「一旦4萬億元投資的作用顯現出來,物價可能就會反彈。」賀強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