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之前,記者在中共中央權威雜誌《求是》上讀到了潘逸陽的署名文章《在科學發展道路上追趕與跨越》。潘逸陽在文章中回憶到,贛州從2003年底開始探索科學和諧的追趕型、跨越式發展路子,當時主要考慮:第一,贛州欠發達,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主要指標不僅與沿海發達地區相差甚遠,即使在周邊地區也排名靠後。第二,贛州毗鄰長珠閩,區位優勢明顯,為追趕與跨越提供了良好條件。第三,贛州是東江和贛江源頭,鎢、稀土等資源比較豐富,還是有著600多萬農業人口的農業大市。基於這些基本市情,贛州提出了集約發展、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一切為民謀發展的理念,確立了「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以及加快把贛州建設成為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基本思路確定後,贛州重點推進體制機制、產業層次、基礎設施、技術裝備、人力資源的跨越,力求通過若干年的努力,實現向沿海發達地區的追趕。
記者注意到,經過六年探索逐步完善的十大體系建設,使贛州經濟發展同步擺脫了長期以來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拉動的局面,自主增長的內生機制初步形成,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轉變;與「長珠閩」特別是「珠三角」的政策落差、時空距離進一步縮小,對接平台日臻完善,對接功能和承載能力全面提升。
2008年贛州生產總值歷史性躍上800億元台階,財政總收入突破100億元大關,後發優勢日益凸顯。新黃金機場、國家級出口加工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全面啟用,贛州成為周邊9市中唯一集粵商、浙商和深港企業最佳投資城市於一身的地區,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態勢蓬勃向上。
不過,潘逸陽認為更重要的是,通過十大體系建設,贛州上下科學發展的意識更加強烈、思路更加明晰、信心更加堅定,廣大幹部群眾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精神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帶來了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方法的轉變。這種無形的變化更為可貴,影響更為深遠。這也是贛州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對抗金融海嘯的信心所在。
在歷經6年的科學實踐後,贛州市新出台十大體系10個主體文件和164個配套文件,系統搭建了與「長珠閩」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相對接的政策框架;配套建設了出口加工區、4C級民用機場、綜合物流園區等238個直接支撐十大體系建設運轉的物質載體項目,全面提升了贛州的對接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新組建和調整了26個政府職能機構,推動了政府轉型,初步建立起一套與市場經濟要求相適應的新型政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今年贛州體制創新的重點是圍繞加快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重點抓好兩個層面的改革:一是圍繞公共資源在城鄉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自由流動,加快推進城鄉關係的改革,它包括統籌城鄉勞動就業、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公共服務制度、建設用地市場等,並在此基礎上取消農村戶口,推進城鄉戶籍制度一體化。此外是圍繞搞活農村經濟,不斷深化農村內部改革,在「五新一好」特色的新農村建設基礎上進一步探索農村土地流轉新機制,並加大推進農村金融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