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彭清華與香港青年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 本報記者曾慶威 攝
本報記者 徐海煒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總會有許多的願望,希望升大學,希望找份好工作……而中聯辦副主任彭清華在中學讀書時,最大的願望是「有一張平靜的書桌」。彭清華昨日與香港青年近距離接觸,不但妙解國情港事,也笑談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學子互勉。他鼓勵香港的同學要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多地了解國家,關心國家,熱愛國家,服務國家,在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
彭清華昨日前往青協,出席「祝福祖國」青年學生專題分享會,並發表生動演講。演講起首,彭清華看著台下的百多名同學,不禁回憶起自己中學時代的願望,「我在想,那時,我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是有一張平靜的書桌。」因為,當時中國內地正處在「文化大革命」的動亂歲月,很多學校不能正常上課,高考制度也被取消,上大學只是一個非常渺茫的奢望。
文革時最想有平靜書桌
他又從自己的願望想到了父親與女兒,「我的父親十七、八歲的時候,他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我常聽他說,是能吃飽肚子。因為家裡窮。現在,我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了,她最大的願望是什麼呢?是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能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回饋社會。」
彭清華坦言,自己家中三代人的不同願望,其實折射出的是中國現代史上3個不同的年代:新中國成立前的戰爭年代、「文革」年代和改革開放年代。「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青年人的命運始終是與自己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自覺不自覺、意識到或者沒意識到,都不能改變一個事實:我們每一個公民都屬於自己的祖國,國家觀念是一種最基本的觀念,民族感情是一種最聖潔的感情,社會責任是一種最崇高的責任。」
了解中國才能了解世界
面對全球經濟低迷,前路茫茫,香港青年人又該何去何從﹖彭清華指出,香港學生擁有很開闊的視野,豐富的想像力,亦有很好的英語能力,這些都是香港學生的優勢;他亦希望,同學以主人翁的姿態更多地了解國家,關心國家,熱愛國家,服務國家,在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負:「30年前,我們不了解西方,就談不上了解這個世界;30年後,如果不了解中國,也談不上了解這個世界。」
內地應對金融海嘯,有危亦有機,彭清華認為,身為中國人,大家有信心、有作為,因為中國沒有發生金融危機,雖然中國無可避免地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面對國家發展的新機遇,香港完全可以有作為,香港的年輕人更可以有作為。」他強調,大家要對國家「有信心」,首先是要對新中國成立60年來形成的綜合國力有信心;二是要對經過30年改革開放形成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家宏觀調控機制有信心;三是要對中國潛力巨大的國內需求有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