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就業市場職位錯配嚴重,難怪失業率高企。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鄭啟源、邱益忠)這邊廂,失業率高企不下,逾17萬人淪為失業大軍;那邊廂,僱主卻慨嘆「人手難求」,勞工處就業網站每月平均保持3、4萬個職位空缺,單以勞工處2月與飲食業界合辦的「招聘雙周」,2,752個職位空缺中,僅80人獲錄用,配對成功率僅3%,彰顯「有工無人做,有人無工做」的怪現象。原因何在?勞資雙方說法各異,勞方認為資方「篤數」誇大空缺數字;資方則認為勞方「嫌三嫌四」,上班首天即「縮沙」辭職。本報調查則發現,勞工處刊登的職位空缺,其中有不少「貨不對辦」。
勞工處互動就業網站讓僱主免費刊登招聘廣告,為期1個月,雖然1、2月份來自私人機構的職位空缺分別減少35.1%及4.3%,仍能分別保持31,239個及49,937個空缺,但吸納失業大軍的速度緩慢。
按行業分類,飲食業的空缺屬勞工處就業網站中之冠,有2,369個空缺。為解決「有工無人做」問題,香港餐飲聯業協會上月與政府合辦「招聘雙周」,提供2,752個月薪介乎6,000元至1.1萬元的樓面、清潔工、廚房、主任職位。不過,「雙周」的成效欠理想,為期2星期的招聘活動只有445人入場應徵,最終僅80人被聘用,佔整體提供職位總數不足3%。
有獲聘者「縮沙」 有人嫌難捱辭職
有份參與招聘的富臨集團提供500個職位空缺,結果只有72人面試,最終成功聘用24人。「其實公司已向有面試的72人全數提出聘書,但有求職者卻臨時『縮沙』,更多的情況是上班一至兩天後,發現太難捱而辭職,結果只剩24人做下去。」
富臨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馮志中說,集團銳意年輕化,已開出較市價高的9,300元月薪吸引年輕人入行,招聘結果完全是意料之外。他指出,飲食業每天工作12小時,又需要體力勞動,吸引力較遜,「(員工)見工時就說,返工地點遠一點亦無所謂;正式上班時,卻又諸多抱怨。」
食肆「吹水」 請10人稱有50空缺
飲食業職工總會秘書李國華表示,舊式中式食肆絕少透過勞工處進行招聘,行內熟手工人都會透過「朋友介紹」找工作,「勞工處招聘的多屬新派食肆,薪金較市價低,只有新人入職。」他指出,勞工處刊登的飲食業職位薪金較市價低約15%,而刊登的空缺數目「水份」多,未必能完全反映市況,「有食肆提供職位空缺,純為敷衍當局,數字遠高於實際需要,明明只需請10人,卻刻意說有50個空缺。」
本報亦發現,勞工處刊登的部分職位空缺有「貨不對辦」之嫌。其中一份由金融業機構提供的「見習行政人員」職位,月薪1.5萬元,職責列明是負責管理工作。本報記者假扮求職者致電查詢,負責人卻指該職位是「理財顧問」,職責是向客人銷售基金產品。薪金方面,負責人指出,不能保證獲1.5萬元月薪,薪金實際的組成方法只會在正式見工時才透露。業內人士透露,由於求職者對保險銷售員、金融產品推銷員等職位較抗拒,故不少公司會美其名為「行政人員」、「行政助理」作招徠。
勞工處發言人稱,按規定僱主刊登職位空缺時,須保證填補的職位空缺是直接僱用,而實際提供的聘用條件應與提交予勞工處的資料相符。處方收到僱主遞交的職位空缺資料後,會先就資料作出審核,必要時會聯絡僱主澄清及核實。處方如接獲有關僱主違反規定的投訴,會即時作出跟進,如證據充份,會拒絕為有關僱主提供招聘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