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智經研究中心建議,香港應有限度開放高中教育予深圳學生,以促進兩地合作。圖為香港高中生上課情形。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歐陽杏櫻)教育服務將成為未來香港發展的焦點之一。智經研究中心昨發表「港深教育合作」研究報告,並就法規制度、跨境學童、基礎教育、大學教育、職業教育及專業和國際考試等6方面,提出深化兩地教育合作的政策建議。當中最受關注的,是具體建議政府於短期內向深圳開放香港的高中教育,在增加整體學額的情況下,以自負盈虧方式,讓主流中學及國際學校有限額招收成績優秀的內地生。長遠更會擴展至初中及小學等,可望為兩地基礎教育融合踏出重要一步。
智經研究中心去年開始就「港深教育合作」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其間訪問了兩地教育官員、專家學者、教育管理者及教師,並向過千名深圳中小學生及其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在來港升學意願方面,受訪深圳學生及家長有達70%至80%願意到港升讀大學、讀國際學校、以至短期交流培訓等,可見有關需求殷切。
增學額設配額擇優而錄
由於深圳高中學位比較緊張,且富裕家庭較多,能夠承擔赴港讀高中的成本。報告提出,香港可借鑒新加坡部分開放中小學教育的經驗,以自負盈虧的市場原則,短期內向深圳,以至其他內地城市有限度開放高中教育,並分階段吸納有負擔能力及成績優秀的學生來港,加強兩地合作。
報告建議,現時的國際學校及主流中學可增加整體學額,每校並設立配額上限,按成績擇優錄取深圳生,政府亦應資助學校興建宿舍及調整入境政策,給予辦學機構更大發展空間。對有意擴大規模的國際學校,兩地政府亦可共同提供資助,及安排其跨境辦學及招生。
港教界逾85%支持開放
報告又顯示,香港教育團體對有限度開放港校中學及小學學位,讓內地生自費來港的支持度亦超過85%,而支持於深圳設香港學校,為兩地學童提供「港式教育」的亦有65%。
智經主席暨研究小組召集人胡定旭指,金融海嘯後,香港應開放思維,除了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等角色,亦應考慮把發展優秀的教育及醫療範疇產業化,吸引更多人才來港,提升競爭力。他預期發展港深教育合作會遇到不少難題,故需政府及社會的支持。
教育局回應指,會仔細研究該報告及其建議,並透過深港教育合作會議,與深圳就相關教育議題繼續商討。
促進人才流通必然發展
香島專科學校校長羅永祥表示,向內地開放基礎教育將是珠三角人才流通的必然階段。但他指香港高中每年成本達3萬元,一般內地生未必能負擔,具體收費問題應作進一步探討。
拔萃男書院校長張灼祥亦歡迎建議。不過他指,現時不少港校都與內地各地的中學結成姊妹校,應設立機制讓各校從其熟悉的夥伴招生讀高中,而非只局限向深圳開放。他又表示,由於整體學額將增加,建議不會削弱港生入讀心儀校的機會,「現時一班有40人,一定會先收齊港生;多出來的例如是5個額才會收內地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