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鬥彩龍鳳穿花紋梅瓶 清乾隆 故宮博物院藏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錢華
「港府擬助大學生外國學創意」,上星期天4月5日的這則新聞,當然沒有可能像本周股市升至萬五點那麼引人關注。原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4月4日曾表示,期望在6月成立創意產業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服務。她希望,這個辦公室將來進行更多市場推廣及培育人才的工作,其中包括補助大學生到外國留學。早前行政長官曾蔭權宣佈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文化及創意產業亦是其中一項。
這則新聞雖然寂寞,倘若和正在閱讀的《創意產業讀本》的主編約翰˙哈特利(John Hartley)教授的觀點聯繫起來思考,或許有點意義。哈特利教授2001年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創意產業學院,背後的理念是整合表演藝術與創意藝術、媒體與傳播、設計等不同學科,為新知識經濟中的創意產業培養畢業生。現在他是該院院長。他在媒介、新聞與文化研究領域著述頗豐。
中國:模式和趨勢的進口國
哈特利教授主要進行創意產業全球化問題研究,2002年他開始在上海和北京進行研究工作,他對中國的現狀給予了特別的關注。
在這位外國學者的眼裡,中國的文化與經驗激發著全球範圍內的想像。少林武術傳統是數不勝數的功夫電影與功夫遊戲的靈感來源,而宮廷陰謀激發了古裝電視連續劇的創作。但是,除了張藝謀在電影製作上取得成功之外,很少有其他中國的創意產品或文化產品能出口國外,在基於文化傳統的消費產品出口方面,中國內地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當代娛樂產品上。他並沒有被中國文化產業蓬勃的發展衝昏了頭腦,仍然保持自己敏銳的觀察力。他認為,無論是時尚、視覺藝術、媒體、軟件、互聯網,還是音樂和遊戲,中國都是模式(format)和趨勢的進口國,而非國際範圍內的潮流領導者或是趨勢設定者。
在2007年5月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這本《創意產業讀本》中文版序言中,他向廣大的中國讀者提出了幾個最關鍵的問題:
中國如何調動自己的創意人才,並從自己的文化遺產中獲得經濟效益?
如何將中國的文化及符號價值與經濟價值聯結起來?
中國應該怎麼做才能使消費者服務貿易興旺發達,使全世界都渴望購買「中國創造」而非「中國製造」的產品?
當我們放眼世界、學習西方的時候,這個西方學者卻不時在我們耳邊嘮叨著「中國」、「中國」。
發展中國的創意經濟,首要的條件是能夠鼓勵創新。他甚至苦口婆心為此提出多種步驟。其中的兩種是:重視年輕人,他們是未來中國乃至世界的創意公民;重視「文化貿易赤字」問題,中國的文化貿易不能忽略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那不可估量的市場潛力,如設計製作(手工藝)、表演、生產與寫作等。前一種已經開始實施,後一種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重視。
文化產業與千年國寶之間
不過,在香港也有像哈特利教授一樣的文化人,喜歡不停地談論和研討「中國豐富的文化遺產」。去年年底在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召開的「當傳統藝術遇上創意——文化產業與千年國寶之間」研討會,就是一個例證。
故宮國寶與文化創意產業究竟有什麼關係?文化產業創意肯定有自己的特色,國家的特色,民族的特色。故宮近百萬件文物,蘊藏著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極其豐富的史料。歷朝歷代,均有佳品,從未有間斷。其文物品類,一應俱有,每一品種,又自成歷史系列。可以說,這是一座巨大的東方文化藝術寶庫。
這個研討會活動源於香港商務印書館和北京故宮博物院歷時二十多年合作而成的《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全集共六十冊,收錄了一萬三千至一萬五千件國寶,可說是百裡挑一的精品。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兩朝,從書畫碑帖到銘刻雕塑,文化歷史專家將藏品仔細地分門別類,親撰描述,乃文化藝術愛好者及歷史學術研究者的必然典藏。故宮博物院科研處處長、書畫專家余輝特別強調,所有文物的文字解說都有利於年輕人閱讀理解,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創意離不開數千年豐厚的文化,而中國傳統文化發掘不盡、用之不竭。應邀參加研討會的故宮博物院古器物部副主任、陶瓷專家呂成龍形容梅瓶的造型,唐代已經開始燒製,明、清時期也有,時至今日仍在燒製,只是不同的時代賦予了不同的美感。
傳統和現代不是沒有關聯,中國重視傳統的審美觀。故宮收藏了清代宮廷服飾及織繡品,包括乾隆的緙絲書法、織繡唐卡、明清織錦等,故宮博物院宮廷服飾專家張瓊指出,這些工藝已成為現代源源不絕的創作素材,重要的是如何在現代的技術及原料與傳統之間尋找結合點。
香港的定位在哪裡?
一生人做一件事。策劃編輯了敦煌和故宮全集的香港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張倩儀稱自己卻做了兩件事。在講文化創意產業的21世紀,全集為未來藝術工作者發展文化創意提供了養分,她希望自己做的兩件事的功效能1+1>2,讓香港和中國內地的人都受惠。
和故宮合作長達28年的香港聯合出版集團總裁陳萬雄,稱自己與故宮有說不完的故事,談不完的話題。他覺得,認識故宮文物是每一個人對中國傳統文物應該有的理想。他相信這六十卷出版物會成為未來香港藝術教育的素材。
文化創意的產生背後是文化。任何創意的背後都有文化內涵作為底子。文化內容是什麼?香港能提供什麼開發文化創意產業?香港的定位在哪裡?他在政府文化創意諮詢會上總喜歡問這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從政府到社會首先應該認真思考的。(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