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住戶李太表示,於寶田邨住了兩年,因邨內品流複雜,不會讓女兒獨自「落街」,大部分時間只會留在家中。本報記者朱樂汶 攝
【本報訊】由中轉屋改建而成的屯門寶田邨,除「蚊型」的廁所設計一直備受批評,周遭的環境更成為居民眼中的罪案「溫床」。一項調查發現,寶田邨超過半數居民不滿邨內治安,包括毒品販賣、童黨聚集、放數、劫案、賣淫等罪案問題,當中尤以毒品販賣案最猖獗。有區議員歸咎寶田邨內設有收容中心,癮君子到處流連及生事,要求警方加強針對性的巡邏。
販毒最猖獗 64.9%人不滿
理工大學學生組織於去年11月至今年2月期間,進行了一項針對屯門寶田邨的社區意見調查,以問卷調查了216名邨內居民,從居住環境、治安、交通等多方面了解該邨居民的生活狀況。結果顯示,該邨大部分居民來自低收入家庭、教育程度較低及多為內地新來港人士,反映該邨貧窮問題嚴重。
調查同時發現,最多居民對屋內環境、治安等問題最感不滿,分別有62.3%及52.8%人不滿。在114名不滿邨內治安的居民中,有64.9%表示最不滿意區內出現毒品販賣情況,24.3%人不滿童黨聚集及放數,其他罪案還包括劫案、騙案及性服務。另有51.4%居民表示區內如打架、賭博、爆竊,甚至自殺等問題嚴重。
收容中心成癮君子聚腳地
住戶李太表示,於寶田邨住了兩年,因邨內品流複雜,不會讓女兒獨自「落街」,大部分時間只會留在家中,「試過効屋企附近有人問我坃錢,品流好複雜。」
民建聯屯門區議員李洪森表示,寶田邨缺乏康樂設施,球場及公園經常被童黨霸佔,邨內亦因設有一所收容中心,令該邨成為癮君子的聚腳地。他要求當局減少收容中心的床位,警方亦應加強針對性巡邏。
此外,該邨單位面積不足1平方米的「蚊型廁所」屢遭詬病,調查指,有59.9%被訪居民均表示曾因廁所狹窄而發生意外,慘令他們如廁如受罪,部分居民把洗手盆遷至客廳旁,亦有居民因屋內空間太小,寧願在走廊用膳。
蚊型廁所捱批 如廁似受罪
負責調查的組織形容,寶田邨儼如另一個天水圍,要求政府資助居民擴大廁所的面積及加快調遷安排。房署發言人回應稱,寶田邨的設施符合中轉屋規格,暫沒計劃進行任何擴建或改動。
寶田邨這類小型廁所,在2000年根據中轉屋的形式建成,全邨8,750個單位的廁所設計相同,但2004年起,近5,000單位被轉為公屋,永久安置公屋輪候冊內的申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