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做文藝的最怕連繫上別人的名字,《一句頂一萬句》不必與《百年孤獨》相提並論。
馮 磊
作家劉震雲新推出了本長篇小說,名字叫做《一句頂一萬句》。之後,他把這本書帶到新浪網,玩起了沿街叫賣的把戲。不過,我個人覺得,劉震雲的這本書可能是不太需要大力推銷的。道理很簡單:酒香不怕巷子深。劉震雲大可以大大咧咧在家裡坐等版稅了。
小說的故事很簡單,一個叫楊百順的農民,幹過很多職業(殺豬,種菜),為了尋找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離家出走了。數十年之後,他養女的兒子牛建國,同樣為了擺脫孤獨,又回到了延津。這兩個人一來一往,就持續了百年。
需要說明的是,延津,其實就是劉震雲的家鄉。劉震雲將其故鄉作為展開話語的舞台,當然不可能僅僅是為了從文學上將延津據為己有。究其原因,不外乎一個作家的話語,往往是圍繞著自己故土更容易展開罷了。但是,劉震雲筆下的延津,卻又分明不全是實實在在的延津。讀這本書,你分明也可以在裡面看到自己故鄉的影子。想當年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一書中將馬孔多這個村莊作為故事展開的平台,在諾貝爾獎的答謝辭裡,卻直白地告訴大家:馬孔多的歷史,其實是拉丁美洲的歷史縮影。不知道,劉震雲是否也有這樣一種野心?抑或,他試圖展示給我們的,就是鄉村中國的一部心靈史?
我想,大約應該是的。
中國的文學,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有過一段時間輝煌。其中,小說圈出了一大批文學的星座。這些文學人到了今天,論歲數,也多數五十開外了。其中不少優秀的作家,比如馬原、劉索拉,再比如劉震雲,多數都尤其擅長從西方作家手中汲取營養。但是,明白人都知道,汲取營養本身絕不等同於複製。複製的東西,歷來缺少靈氣和活氣。比如有人將《蒙娜麗莎》用現代照相技術複製了,然後成批印刷,到了我們手裡,也就是三五塊錢一張紙。價值不大。而這一點,無疑正提醒了我們,藝術的價值在於獨創性,模仿的最終結果,會害了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出版社所搞的鋪天蓋地的宣傳,其中諸如「中國版的《百年孤獨》」或者「千年孤獨」的標籤,是失敗的甚至愚蠢的。
在文學史上,劉震雲就應該是劉震雲,不應該是中國版的馬爾克斯。因為,馬爾克斯只有一個。《一句頂一萬句》就是《一句頂一萬句》,絕不是所謂《百年孤獨》。我覺得劉震雲似乎也應該有這麼一種想法。
這本小說的語言很乾淨。沒有了錢鍾書式的複雜修辭和長句,沒有了六朝時期的華麗以及馬原式的曲折和堅硬,這本書的語言,給人的感覺,頗有幾分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的味道。讀這本書,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個小孩兒在麗日的春光裡邊走邊吃棉花糖。而《一句頂一萬句》的娓娓敘述本身,則更像一個鄉下老頭兒在給你講古。返璞歸真,當然是一種極致的成熟。
在故事裡,各種各樣的錯位與巧合到處都是。比如楊百順的父親老楊,一直拿老馬當好朋友,可是老馬卻一直拿老楊當傻子。老楊處處找老馬拿主意,老馬在內心受用的當兒,卻並不曾忘記給老夥計出餿主意。但是,老馬的種種餿主意最後卻分明又多給老楊帶來意外的收穫。比如開豆腐坊的老楊,聽說城裡的東家老秦要給女兒招親,不論貧賤。居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要為兒子求親,面對不知天高地厚的老楊,老馬幾乎在鄙視之中卻分明又掩藏著幾分刻薄,慫恿老楊去完成根本不可能成功的求親「事業」。但是,結局讓所有人感到意外,老秦和老楊居然成了親家。
劉震雲筆下的人們,似乎總是不能互相理解。大家的心頭,彼此之間覆蓋著厚厚的塵土,有一層堅硬的隔膜。在鄉村中國的大背景下,每個人的心頭都有一大堆心事,每個人的心頭都沉甸甸的。大家互相折磨,缺乏最起碼的誠意。鄉願或者說莊戶刁一類的味道濃郁。在故事裡,如果提到一件事情,馬上就會有人想起一大堆事情。兩口子之間拌嘴,往往要把十多年前甚至祖宗八代的往事翻轉出來,彷彿將對方(以及祖宗)往日的醜事晾曬出來,自己就拿到了話語權—而事實確實也是如此。剃頭的老裴因為十多年前的風流債,屢屢被老婆揭短。某一天,兩口子吵架,老裴的老婆居然扯起了老裴姐姐的不是,在長時間控訴之後,老裴的老婆居然得出結論,認為老裴可能和他姐姐不乾不淨。這竟然使得老裴下定決心要幹掉自己的大舅子。
事情就是這麼荒唐。在這個故事裡,幾乎每個人都不了解其他人,幾乎每個人心理都有疙瘩甚至仇恨,幾乎每個人都有一肚子心事,又幾乎每個人都不懂得理解和寬容。這,恐怕不僅僅是劉震雲筆下的延津生活,即使放眼整個鄉村的中國,人與人之間的你撕我咬也同樣是現實的和實在的。中國人的孤獨和缺少包容與理解的痼疾,是這個農業氣息濃厚的國度裡的一種精神常態。這種文化生態,透露出一種赤裸裸的悲涼和哀愁。
故事當然還講到了性。楊百順有一天發現自己的老婆與人通姦,決定要捉姦。但是,在現場,「姦夫淫婦」兩個人並不都在幹苟且和齷齪的事情。兩個人聊了一夜,滔滔不絕。這讓楊百順意識到,妻子的出軌,原因不在別人,而在於夫妻之間缺乏溝通,沒有共同話題。而婚姻是現實的,缺乏愛的滋潤的日子是必須繼續下去的。這,不知道是不是中國式婚姻的本來面目?傳統中國式的婚姻是實用的,但是惟其功利性過強,才造就了種種悲劇。夫妻二人共同生活幾十年,往往也是互相折磨和互相猜忌的幾十年,甚至是「綠帽子」滿天飛的幾十年……
「一句頂一萬句」據說是1966年林彪的一句逢迎之詞,但是在劉震雲這裡卻分明是一句掏心窩子的話語。因為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生態的關注和挖掘,這本書最後其實成了一個傳統中國社會的寓言。「寓言式」寫作讓這本書因此有了更為頑強的生命力和更為厚重的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