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歷史與空間•向死而生—漫談《史記.刺客列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1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荊軻刺秦王》,武梁祠石刻拓本。(漢代畫像磚)

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 黃麗梅

 自美國九一一恐怖襲擊發生後,「恐怖分子」一詞便常聞於耳。某日乘車時,就聽到一對小情侶用「恐怖分子」來開玩笑。小女孩說她的男朋友是恐怖分子,並解釋道:「你是全世界的敵人!」他反駁說:「我是荊軻,是民族英雄,世世代代受人崇拜!」

 雖然這只是年青人的戲言,但把荊軻與恐怖分子相提並論,則令人深思。誠然,荊軻這位《史記》中的刺客,其英雄形象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似乎已成為荊軻悲壯赴義的定調。然而,翻開二十四史,除司馬遷《史記》之外,竟無一設立《刺客列傳》,不少歷代的文人史家甚至對荊軻加以貶抑,例如司馬光批評荊軻刺秦王實為愚行:「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罪孰大焉!而論者或謂之賢,豈不過哉!……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不亦愚乎!」(《資治通鑒》〈卷七〉)。又如蘇轍批評司馬遷為刺客立傳有失《春秋》之義:「太史公傳刺客凡五人,皆豹翩之類耳,而其稱之不容口,失《春秋》之意矣。」(《蘇轍集》)。總而言之,褒其者,謂之英雄勇士,反抗強權輕生重義;貶之者,則謂之亡命之徒,匹夫之勇沽名釣譽。

 當然,刺客就是以置人於死地為目的,正如戈春源的《刺客史》所說:「刺客是一種暗殺者。行刺,是有預謀的、懷挾武器、採取突然襲擊方式的暗殺活動。」所謂人命關天,現今文明社會中的殺人者,不論是殺害他人還是自殺,都不容於法和理,即使情有可原,也會遭到譴責,箇中道理自不待言。至於荊軻和《刺客列傳》中的曹沫、專諸等人孰是孰非,當中牽涉複雜的時代文化背景,如對刺客捨生所取之「義」的內涵,就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因此,刺客的價值,必須從當時的政治情況和道德倫理等各方面來探討,否則便會輕易落入僵化的「正義─邪惡」的窠臼之中。簡言之,春秋刺客,各為其主,轉相仇殺,遂無已時,因此要釐清刺客是俠是賊,實非本文篇幅所能及。

 然而,刺客「向死而生」的行為和精神則有其正面的現代意義,可以從挑戰人類極限(human possibility)的角度來發掘他們新的存在價值。

 《史記.刺客列傳》載:「自曹沫至荊軻五人(即曹沫、專諸、豫讓、聶政和荊軻),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即使知道刺殺乃「不軌於正義」,但仍然推崇曹沫等人如遊俠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史記.遊俠列傳》)。所謂「不愛其軀」,就是完全不顧自身的安危,要冒著生命危險,以自殺式襲擊進行刺殺,不論行動成功與否,大都鮮有生還機會,所以凡刺客者皆為死士。上述五人,以「不愛其軀」的程度來說,首推豫讓,其次為聶政。

 豫讓是春秋戰國期間的晉人,曾受到智伯禮遇。後來,智伯為趙襄子所殺,豫讓為了報恩,誓要殺死趙襄子替智伯報仇。豫讓首先「遁逃山中」,然後隱姓埋名假裝犯人,混入趙宮修補廁所。他身懷匕首,伺機殺趙,但未下手已被發現。豫讓向趙承認為智伯報仇,趙認為豫讓乃「義人也」,於是釋放了他。豫讓沒有因此而放棄,他為了不讓人認出,不惜自毀容貌,以漆塗身,令自己長滿毒瘡,並「吞炭為啞,使其形狀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識」。豫讓埋伏在趙襄子必經的汾橋之下,待趙過橋再向他行刺。趙車到汾橋時,馬匹受驚,豫讓被擒,但他為要了卻報仇的心願,竟要求趙襄子脫下衣服讓他用劍砍擊。趙慨然答允,豫讓於是「伏劍自殺」自刎而死。

 聶政,戰國時魏國人,因殺人避仇,與母和姊逃到齊國,以屠宰維生。當時,韓國嚴仲子與丞相俠累為仇,欲除之。嚴聽說聶政乃「勇敢士也」,便降志辱身禮請聶政相助。聶政因母親尚在,不敢許諾。幾年後,聶政母親去世,他再無牽掛,便答應替嚴仲子殺仇人俠累。他單人匹馬闖入俠累府中,奮戰俠府持刀荷戟的侍衛,然後衝上台階把俠累刺死。逃命時,聶政再殺侍衛數十人,但最終被重重包圍。聶政為了不連累別人,在死前用匕首剝去面皮,剜出眼睛,「自屠出腸」剖腹而死。

 從以上兩例,可見古之刺客把「不愛其軀」發揮得淋漓盡致。所謂受人所託,忠人之事,豫讓和聶政視死如歸的背後,無疑是受到「士為知己者死」的思想所驅使。雖然儒家訓誡有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但當生命和仁義兩者不可兼得,捨生取義,放棄自己的生命便成為了一種義務,藉以體現對更高生命價值的追尋和肯定,亦即所謂的「向死而生」:透過結束短暫的生命進入無限的永生。

 然而,對我們現代人來說,「士為知己者死」無疑是一個迫生的概念。試想想,有人為國捐軀或在救急扶危等的情況下犧牲了生命,我們都能夠理解,但像豫讓聶政那樣,為了一個賞識自己的人承受萬般的痛楚自戕而死,在現今社會簡直匪夷所思、聞所未聞。究竟,現代人是變得聰明了,還是已失去古人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抑或,現在這個世界已再沒有「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這回事了?

 其實,豫讓聶政「不愛其軀」最引人入勝之處,不單是他們那種極度純粹的先人後己的思想,還有當中他們將觀念變為行動的轉化過程。豫讓聶政並沒有三頭六臂,他們如你我一樣只不過是血肉之軀,要挑戰身體忍受痛苦的極限,不但需要有能人所不能的意志力和勇氣,相信還需要有過人的想像力。他們為著一個信念竟然能夠漆身吞炭,剝皮剜眼,他們這些一連串殘酷的自戕手法,已經展現了人類史上行為模式極致中的一個可能性(ahuman possibility)。

 中國的神話裡,早有《夸父追日》《精衛填海》的故事,《史記.刺客列傳》以不同的面貌呈現出人類挑戰極限,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精神和方法。如果我們能夠超越傳統道德禮教的價值標準來重新審視它們的內容,也許便可以明白何以亡命的刺客,也可以成為民族英雄了。(本文及圖片由城大中國文化中心提供)

相關新聞
獨立漫畫家 一筆走天涯 天地由我畫 (圖)
新手做好代表作 (圖)
借鏡台灣
★江康泉 (圖)
★李智海 (圖)
★劉莉莉 (圖)
延伸閱讀
歷史與空間•向死而生—漫談《史記.刺客列傳》 (圖)
豆棚閒話•關於「苗頭」或「幾」
文化觀察•學院與民間 (圖)
文訊•文化快閃:市場去死吧! (圖)
《中國文化六講》 (圖)
「第四屆新紀元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揭曉
《CEO實戰手冊(III)—流感、海嘯下職場求生必殺技》新書發佈會
百家廊•環保官員聽誰的? (圖)
翠袖乾坤•矮小的女巨人
海闊天空•當今第一創意宣傳典範
琴台客聚•「正統之士」的讕言 (圖)
生活語絲•鐵閘倒塌的慘劇
隨想國•暗 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