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日,擁有中國獨立知識產權的30.8萬載重噸超大型原油船「新埔洋」號,在廣州南沙珠江出海口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龍穴造船基地出塢。 新華社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趙鵬飛廣州20日電】過去一周內,涉及金額數千億元的4個大項目,在廣東或簽約或動工或投產,這些重大項目計劃投資額少則幾十億元,多則高達3,000億元。如此大手筆的戰略舉動,令外界看到:國內外貿依存度最高的廣東,在金融危機陰霾下,仍吸引到重大投資,經濟實力與活力不容小覷。商業嗅覺靈敏的港商更看好了央企大項目的新商機。
自本月14日起,短短6天內,廣東簽約、動工或投產的重大項目達到4個之多:14日,華能海門電廠1號機組成功併網;16日,揭陽潮汕機場正式開工建設;18日,中海油惠州1,200萬噸煉油項目成功投產;19日,廣州中船龍穴造船有限公司的首製船「新埔洋」輪出塢。
折射產業升級正提速
這四大項目背後的戰略投資者,無一不是在全國乃至全球經濟的行業龍頭。分析人士指出,央企巨頭密集佈局廣東,特別是重點建設項目投資的快速增長,其保增長的效應將維持數年,為廣東經濟今後的持續企穩回暖夯實基礎。同時,這一系列重大項目的開工和簽約,折射出了廣東產業升級提速、區域協調發展勢頭凸顯的新動向,對廣東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影響深遠。
央企競相佈局廣東,也讓在廣東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眾多港資企業看到了此中蘊含的商機。在廣州從事五金生意多年的港商張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廣東投資的大型央企都需要相關的產業配套鏈條,有着多年五金生產經驗的他,也特別期望可以成為央企的配套廠商。他說,「我們以前都是幫外國公司在廣東的工廠做配套產品,現在國外市場不景氣了,如果能接到這些在廣東投資的央企的訂單,可以說,我們又找到了一條生路。」
港商:「又找到生路」
在揭陽經營服裝企業多年的港商劉先生,則發現另外的機會。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直很關注潮汕機場建設項目。因為自己工廠生產的服裝檔次較高,除了代工之外,也開始做內銷市場,因為每次走貨的數量不大,所以採取空運發貨的方式比較多。現在他們主要是從廣州白雲機場或者深圳機場發貨。「說了多年的潮汕機場終於動工了,正式起用之後,我們的發貨的成本不但可以降低很多,發貨的時間也就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