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品酒吐真言 名人高論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國酒茅台之友協會晚宴,冠蓋雲集。本報記者彭子文 攝

 茅台之友協會聯歡以茅台會友,與會者中不乏愛酒、「識」酒、「惜」酒又「飲得」之人。大家歡聚一堂,分享品研國酒的學問。

周俊明:茅台之友情懷濃

 中聯辦主任彭清華與副主任周俊明與眾茅台之友把杯同歡,周俊明副主任稱讚國酒「好飲」,好飲在於茅台之友那份期盼國家和香港繁榮發展、穩定和諧的家國情懷。

計佑銘:天地精華集樽中

 計佑銘博士身為香港國酒茅台之友協會會長,他的酒量當然不能小覬,試過一次過足足喝掉一斤茅台。「茅台是國酒,是世界上最好的白酒。」計會長解釋茅台得天獨厚的原因:「茅台是一種特殊的酒,以小麥為主要原料,取天地之精華,只有中國,也只有貴州的氣候條件才能做得出來。」計先生喝茅台「不單是喝酒」那樣簡單,他認為「酒就是文化,酒的文化深遠得不得了。」他希望借這酒來廣交社會上的朋友,來推介祖國。他還透露,該會酒友主要是支持中央西部大開發的成員,希望以酒匯聚一些有識之士,共同為貴州,為西部的發展作一些貢獻。

楊孫西:家中珍藏無限多

 全國政協常委、香港茅台之友協會監事長楊孫西,兒時已知茅台酒是「靚野」,從60年代開始飲茅台,家中珍藏「無限多」茅台,從50年代起,每個年代的茅台都有,香港、北京等許多地方都有他的茅台酒窖。楊孫西酒齡不淺,酒量更不淺,他說:「看對手能夠飲多少,我就陪佢飲幾多。」酒逢知己千杯少,楊笑言,平時有空就和計會長相約暢飲,誰也不知對方喝醉過沒有。對他來說,茅台的吸引之處在於「飲鱄禶|醉,醉鱄禶|上頭,醉襶鬗@覺就冇事了。」

高敬德:茅台長飲才健康

 「茅台具有無限的魅力」與香港茅台之友協會名譽會長高敬德談起茅台的時候,他已喝了十幾杯。起碼有30年酒齡的高敬德表示:「茅台是越喝越好,長喝就喝出健康來了。」他認為茅台的魅力在於他是國酒,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新中國建設離不開。被茅台的魅力吸引,高家中珍藏茅台最多,「60年代的茅台都有,如要拍賣,拍賣價130萬一瓶。」他自豪地說。 

盧文端:量淺家藏真國寶

 香港茅台之友協會名譽會長盧文端幽默回應自己不是「酒仙」,最多一次飲5杯茅台。他透露家中尚剩幾瓶80年珍藏茅台,「留返喜慶時與老友記一起飲。」

湯顯明:談起酒稅有竅門

 同樣喜飲茅台的廉政專員,香港茅台之友協會顧問湯顯明稱「茅台的感覺很好」,前任職海關關長的他表示,茅台酒因是名貴的酒,關稅比較高,而大概5年前,香港稅務條例更改,如離境超過一天,便可免稅每人帶一公升茅台入境。

黃宜弘:豪飲一斤不出事  

 立法會議員、香港茅台之友協會名譽會長黃宜弘31歲前滴酒不沾,現卻是茅台的擁躉,家中珍藏了不少50年的茅台。他認為茅台的魅力在於酒醉不上頭,酒味香和不傷身。黃一次可喝掉一斤茅台而「從未出過事」,原來他有一個飲酒妙方,「每次喝酒都數茼菑v喝幾杯,直至自己唔知自己喝到第幾杯就停」。

葉國謙:消醉良方悶頭睡

 「茅台酒是健康飲品。」立法會議員葉國謙謙虛地稱自己飲得「麻麻地」,不過,會上所見他也一再舉杯而面不改容。試過喝醉的葉,分享喝醉之後最好的解酒方法就是「鶭情v。 

施榮忻:佐酒最佳是知己  

 香港國酒茅台之友協會公關主任施榮忻受父母熏陶也愛喝茅台。身兼菁英會主席的施榮忻,當晚便率領菁英會的一大群兄弟姐妹們赴會,青年人們左敬一杯,右敬一杯,喝個夠「勁」。原來他酒量不小,據說以前一次過可飲20小杯的茅台酒,酒齡至今已有10年。「飲酒最緊要的唔係佳餚,而係知己。」這就是他的飲酒哲學。  

相關新聞
馬會盈利瀉8成31億減至7億元 (圖)
外圍及澳門賭場 搶馬會「生意」 (圖)
「盈警」不減撥款 社福機構歡迎 (圖)
勞處增津貼 助中年及殘疾者就業 (圖)
近年馬季總投注額
一哥籲同僚 理性表達忌過激 (圖)
廖潔明:溝通更具體 助修復關係 (圖)
職系架構檢討 工會學者指不宜拖
政府有誠意 警員除怨氣
國民身份認同 創回歸後新高 (圖)
一國兩制落實 信心持續高企
賑災體現同胞情 港捐巨款派義工 (圖)
加撥款增活動 國民教育更見效 (圖)
大學生遇種金黨 累親友蝕150萬 (圖)
處理個案太多 73%社工身心受損 (圖)
「板套房」租金 呎價貴過豪宅 (圖)
劉吳惠蘭訪英籲增創意業合作
醫局推外展服務 擬縮減精神科床位
學生外遊稍增 紓旅業淡市 (圖)
頸椎錯位求診增 長用電腦OL佔7成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