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本周來港獻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30]     我要評論

文:植植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即將來港演出三場,為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的「中國梆子戲系列」揭開序幕。堅實清脆的梆板將響徹香港大會堂劇院。

 梆子體系源於陝西同州、山西蒲州、河南陝州的黃河三角地帶,河北本非梆子戲的發祥地。明末清初,山、陝地區有不少民眾流徙冀、豫一帶,跟隨「戲路隨商路」的必然定律,以秦腔為首的梆子戲因此傳至京、津。到了道光、咸豐年間,河北本土的班社大幅吸收了秦腔的劇目及表演特色,然後改用河北語音演出,逐漸成為梆子系統的一個新支,時人稱之為直隸梆子或京梆子(解放後才統一稱作河北梆子)。當時,河北藝人把秦腔「本土化」之後以一個新劇種的姿態演出,而山、陝的秦腔班社亦不斷走進京津演出,兩大流派產生極大撞擊,河北梆子在直隸派與山、陝派時而競爭、時而合作的情況,逐漸形成一個強大繁盛的劇種。

 河北梆子自光緒年間,與當時的京劇產生極為密切的相互作用,而時人稱之為京梆「兩下鍋」,即同一舞台上,既唱梆子,又唱京劇。在這種緊密互動情況下,京梆雙方得益極大:京劇把大量的武戲傳給河北梆子,以補對方在武戲方面的不足;而河北梆子把很多來自西北梆子老家的劇目,特別是旦角劇目,移至京劇舞台,大大增添了京劇旦角戲的數量。河北梆子從充滿陝味轉到京味濃厚的藝術歷程,實在值得珍視。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定名於1960年,首任團長為著名梆子表演藝術家李桂雲。劇團曾創演各類劇目凡一百五十多齣,培養造就了一批國家級表演藝術家和優秀藝術創作團隊。除了在國內參加藝術節及匯演,劇團亦曾應邀赴希臘、哥倫比亞、韓國及香港等地參加國際戲劇節,展演新編和優秀傳統劇目,廣獲佳評。

 是次將由多位國家一級演員及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擔綱演出,每晚劇目不同,計有長劇《竇娥冤》(七月三日)、折子戲《活捉三郎》與長劇《牙痕記》(七月四日)及折子戲專場《吳漢殺妻》、《寇准背靴》、《杜十娘》(七月五日),均於晚上七時三十分舉行。為此節目而設的普通話主講演出前座談會,於七月二日(星期四)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文化中心行政大樓四樓一號會議室舉行,主題為「河北梆子介紹及示範」。免費入場,歡迎市民出席。

 「中國梆子戲系列」其他節目尚包括「山西梆子專場」(八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及「梆子藝術展演」(九月二十八至三十日)。

相關新聞
林錦堂 鄧美玲 合演連場大戲 (2009-06-30) (圖)
省港澳粵曲演唱會 紀念關海山師傅 (2009-06-30) (圖)
《打金枝》 (2009-06-30) (圖)
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本周來港獻藝 (2009-06-30)
戲曲視窗:賀綠汀談戲曲改革 (2009-06-30)
舞台快訊 (2009-06-30)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6-30) (圖)
開創新戲路 劉惠鳴把粵劇電影搬上舞台 (2009-06-23) (圖)
麗晶粵劇研究社辦展覽推廣粵劇 (2009-06-23) (圖)
戲曲視窗:賀綠汀談戲曲改革之二 (2009-06-23)
舞台快訊 (2009-06-23)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6-23) (圖)
鳴芝聲好戲抗流感 (2009-06-16) (圖)
《龍鳳配》 (2009-06-16) (圖)
戲曲視窗:賀綠汀談戲曲改革之一 (2009-06-16)
京劇《老戲新唱》 配合時代節奏 (2009-06-16) (圖)
謝幕 (2009-06-16) (圖)
中國少年京劇藝術團月底在港演折子戲 (2009-06-16)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09-06-16) (圖)
舞台快訊 (2009-06-1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