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8月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銀幕短打:香港淪為港片次級市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朗 天

 原名《麥兜武當》的《麥兜b噹噹》籌拍四年,終於完成製作公映,本來是本土電影的一件大事,因為前兩集《麥兜故事》由麥兜入長洲找李麗珊師父黎根學搶包山,到春田花花幼稚園險被土發公司夷平,再到觀眾追隨菠蘿油王子回溯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過去,已儼然成為展示香港本土性,甚或所謂香港性(Hong kong-ness)論述的經典範例。

 然而,跟前兩集的純本土製作不同,《麥兜b噹噹》是一部合拍片,而且號稱耗資數千萬,雖然得到香港電影發展基金的三百五十萬,但為了配合拍片模式(例如要送檢)及照顧內地市場,電影故事逾七成情節於中國大陸發生,影片的招牌場面也是麥兜和國寶熊貓排排坐。

 更重要的是,電影在內地公映的時間竟比香港早三個多星期。換言之,一部曾經是香港品牌的作品,首先要照顧的已不再是本地觀眾,本地市場明顯放到很次要的位置。

 同樣的情形也在《竊聽風雲》發生。電影在內地上映的時間較早,以致香港還未正式公映,旺角和觀塘已可找到《竊聽風雲》內地版翻版影碟!

 《東邪西毒終極版》是另一邊廂的鮮明例子。全世界都公映過了,才輪到香港。你可以說王家衛是飲香港奶水成長的,但其實今天已很難再厚顏稱這位墨鏡大導是立足香港了。

 愈來愈多香港電影以內地或歐美為第一市場,本來這無可厚非,然而,當不少荷里活片都唱「全球同日首映」的宣傳調兒之際,香港人香港片,製作和發行者的眼光卻完全朝外,連中港、中外同步首映都不浪費氣力整合,還有甚麼話好說呢?

 下一個走上輕視香港觀眾之途的可能是杜琪峰;新作《復仇》可會露出端倪?

相關新聞
《麥兜效噹噹》一百年移動一格的秒針 (2009-08-04) (圖)
麥仲肥的片段以水墨畫呈現 (2009-08-04) (圖)
煉丹爐煮公仔麵 (2009-08-04) (圖)
講故事 (2009-08-04) (圖)
翻版春田花花幼稚園 (2009-08-04) (圖)
學太極之餘,同學們也要擊樂 (2009-08-04) (圖)
道長假扮的熊寶弟弟教打太極 (2009-08-04) (圖)
銀幕短打:香港淪為港片次級市場 (2009-08-04) (圖)
Panda駕到:一個國際都會,只有一個國際短片節 (2009-08-04) (圖)
電影與我:拾起失落牆角的夢想——《沖天救兵》 (2009-08-04) (圖)
徵稿啟事: (2009-08-04)
方育平 半杯水,半個導演半邊人 (2009-07-28) (圖)
「熒影相隨:戲.夢.人生──方育平回顧展」 (2009-07-28)
影音館:《心跳500天》Love Me,I Love You (2009-07-28) (圖)
聲光影評:《大犯罪家》Bye-bye, Dillinger (2009-07-28) (圖)
新戲預告:杜德菲力斯 玩盡「伴郎團」 (2009-07-28) (圖)
徵稿啟事: (2009-07-28)
洪榮傑 搖一下風鈴 飄泊無聲 (2009-07-21) (圖)
銀幕短打:下一部,竊聽風雲 (2009-07-21) (圖)
聲光影評:《哈利波特》 越是精彩越是墮落 (2009-07-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