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金融海嘯發生已九個月,不少食肆的東主依然表示日子難捱。話雖如此但眼見卻有不少食店愈開愈旺,周末周日午飯前已接滿當天晚上訂位者不在少數。當然亦會有主持者表示客量雖然未有大幅回落,不過單碼縮減,酒樓食肆固定開銷不少,生意額下跌,有客量只能算是「吊鹽水」。「吊鹽水」也是個續命的方式,留下命始終留有一個重生的機會。不過有些食店的主持人,依然想趁機會呃客,就殊不可取。
話說一個中午,八大一小合共九人,到西貢牌坊附近食海鮮。見有千五元左右符合預算闔家歡套餐,於是決定來一份。起初的白灼蝦及九孔等論份量及新鮮程度都合格。到中段時情況開始有變,伙計端上一盤藍殼的「花殼蟹」,份量確是不少,可惜幾乎全都是殼,肉少得可憐,薑蔥的份量也比肉多。記憶中餐牌上明明寫上薑蔥大肉蟹,這分明是水蟹不如的下價貨,莫非自己一時記錯?要了餐牌再看確定無誤後,叫伙計來印證一下那些是甚麼來路的肉蟹。對方答:「這些是餐蟹,我們的套餐就供應這種蟹!」心頭有氣,這分明是宰客。
接下來伙計再端上清蒸海上鮮,是兩尾黃立㬫。點菜時就先問過所謂「海上鮮」是哪種魚,伙計相告是「細鱗」。坦白說「細鱗」也不是甚麼非常名貴的魚種,但售價就與黃立㬫有距離。一個套餐兩度佔人客便宜絕不可取,於是找來經理理論。經理開始時還堅持餐蟹就是肉蟹的歪理,「細鱗」變黃立㬫卻怎也想不出理由,最後主動提出減價。
呃客在先減收固然是應該。賣海鮮先把顧客當水魚,下次再難光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