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2月,湖南華菱集團與FMG簽署協議,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畢方方17日電】針對中鋼協與FMG達成的協議,「我的鋼鐵」研究中心曾節勝認為,FMG公司去年的鐵礦石產量只有1,950萬噸,今年也不會超過3,000萬噸,與三大礦山相差甚遠,談判結果的象徵意義遠大於現實意義。
據中鋼協預計,今年中國需進口鐵礦石5億噸左右,約為全球鐵礦石貿易量的一半。而此次簽約成功或許更是FMG「醉翁之意不在酒」,國金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篤慧說,畢竟FMG還要從中國融資近60億美元。
與力拓、必和必拓及淡水河谷的「全球化戰略」不同,FMG一直走的就是「中國路線」。2003年FMG帶着總投資約18.5億澳元的Pilbara鐵礦和基礎設施項目來到中國。幾年之後,FMG公司已經與中國33家企業簽訂了至少10年的長期合同。
FMG專走「中國路線」
其中最大的兩筆交易源自兩年前,FMG曾與寶鋼簽署過一份10年期的長期供礦協議,FMG將向寶鋼提供高品位塊礦、粉礦和高級粉礦等產品,供礦量最多可達每年2,000萬噸,成為繼必和必拓和力拓後,寶鋼的又一家長期鐵礦石澳洲供應商。當年FMG還與唐鋼集團簽署了長期採購合同,總量為1.45億噸。按照當前唐鋼集團外礦採購的狀況看,到2012年,FMG公司將有望成為唐鋼最大的鐵礦石供應方。
此外,華菱鋼鐵等企業也均有參股FMG,華菱還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因此FMG順理成章成為了此次鐵礦石談判的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