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源自南戲,明嘉靖年間開始在兩廣出現。其後又融會了從外省流入廣東的海鹽、弋陽、崑山、梆子、皮黃等聲腔,發展成嶺南戲曲奇葩。粵劇早期以「中州韻」(即戲棚官話)唱唸,至上世紀初改為廣州白話,使觀眾更易明白。粵劇極具創意,前輩藝人在傳統的表演、穿戴、音樂上引入很多新元素,例如:京劇的北派與傳統的南派功架兼收並蓄、加入西方的管弦樂等。
新中國成立後,戲曲界百花齊放,廣東粵劇院成為廣東粵劇演員實踐演出的平台。這裡除三個大規模的演出隊伍,還有藝術學校,培訓演員及技術人員。多年來,劇院創作了不少劇目,如《紅樓夢》、《東坡與朝雲》、《猴王借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主要演員憑這些戲碼獲得梅花獎、白玉蘭獎、文華獎等。在佛山,佛山市青年粵劇團是唯一的專業粵劇團體,該團打造了兩齣「花旦戲」—《小周后》與《蝴蝶公主》,後者更在舞台上加入有如電影般的動畫製作,以及預錄交響樂、大合唱,大獲好評。 ■圖、文:香港電台
香港電台電視節目《戲曲大觀園》由名伶羅家英主持,帶領觀眾到中國各地認識富有特色的戲曲藝術。第六集「粵劇」,八月二十九日(星期六)晚上八時,亞洲電視本港台播出。港台網上廣播站(http://tv.rthk.org.hk)提供視像直播及重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