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費者除了留意各種各樣的迎新優惠外,更應看清信用卡條款,以免墮入收費陷阱。 資料圖片
——優惠多附帶條件 睇清條款免得不償失
本報記者 林德芬
一卡在手,可自由自在購物之餘,當然還可以獲取各種購物優惠,但精明的消費者除了留意各種各樣的迎新優惠外,更應看清信用卡條款,因很多信用卡暗藏手續費,迎新禮品隨時有附帶條件才可獲取。很多鮮為人知的收費項目,卡主絕對要留神,以免墮入收費陷阱。
超市禮券、現金回贈、免年費、免找數簽賬額……林林總總的「着數」總在街上撲面而來,不過,該些迎新優惠大部分都有附帶條件。例如大新信用卡換領迎新禮品時,卡主須在發卡後2個月,簽賬金額達2,800元,才可獲取300元現金回贈。
領迎新禮品 取消卡有限制
不少人申請新卡只為獲取迎新禮品,並無打算使用該卡簽賬,甚至有人計劃取得禮品後立即把信用卡取消。「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事實上,有很多銀行早已訂立條款「對付」這類客戶,例如大部分銀行都規定,只要卡主在申請信用卡時曾經領取迎新禮品,若於信用卡獲批後一段指定時間,如13個月內,將該卡取消,銀行就可保留於信用卡戶口內扣除300元手續費之權利,即須繳付行政費。
另外,有銀行限制卡主於獲批信用卡後一段指定時間內,若再次申請該行的信用卡,儘管使用新申請信用卡簽賬滿指定金額,並符合領取迎新禮品的要求,但仍不會獲發禮品。
海外網站簽帳徵收手續費
市面上,很多信用卡都以免年費作招徠,但部分信用卡雖然聲稱免年費,其實有附帶條件,如卡主須簽滿指定金額,如每年1萬元,才可獲豁免來年年費,否則仍須繳付年費。同時,有些銀行規定,客戶在申請新卡前一段指定時間,如6個月內,若持有該行的其他信用卡,必須就新申請的信用卡付年費。
網上購物成風,不少人都知在海外網站進行網上購物時,若以外幣簽賬,需要支付手續費,但其實在海外網站以港元簽賬,亦須支付手續費。例如渣打的萬事達卡,就對所有在海外以港元交易的帳項,收取相當於簽帳額0.8%的金額作為交易徵費。另外,卡主即使於簽帳後對所購貨品不滿,向商戶退回貨品並取回款項,仍須就該筆簽帳,向銀行支付海外簽帳手續費。
有結餘提款視作現金透支
一般而言,信用卡帳戶只能用作簽帳購物,若客戶把信用卡當作一般存款帳戶般進行提存,或需支付額外的手續費。事實上,有銀行就在收費表上註明,不論卡主的信用卡戶口是否有結餘,亦不論結餘金額多少,只要卡主從信用卡戶口提取款項,銀行便會將之視為現金透支,向卡主徵收手續費。以某大中資銀行的信用卡為例,卡主於本港以信用卡提款,每次的手續費相當於交易金額的3%,另加20港元手續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