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藍屋
【本報訊】(記者 譚靜雯、邱益忠)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昨日公布第二批共5組建築物名單,供非牟利機構於4個月內提出申請,當局並預留10億元資助中標機構修復。其中,逾80年歷史的灣仔石水渠街藍屋建築群,是首個「留屋又留人」的保育試點,原居的13戶商戶及居民獲准繼續居住,日後承辦藍屋的非牟利機構,須擔當「業主」的角色,需顧及藍屋租戶之居住環境;另為確保租金不會大幅飆升,營辦商只能每2至3年調整一次租金,升幅須參考消費物價指數。
第二批活化的建築物,包括舊大埔警署、灣仔藍屋建築群、前粉嶺裁判法院、沙田王屋村古屋,以及九龍聯合道侯王廟新村的石屋(見表)。發展局將於下月中舉辦開放日,讓有興趣的機構參觀各歷史建築。
保留外觀 改善衛生環境
其中,藍屋建築群,由藍屋、黃屋、橙屋3組戰前唐樓組成,屬一級歷史建築,展示香港20世紀初上居下舖的中式居住形態,亦保存灣仔早期的建築面貌,如藍色外牆、樓梯入口的花崗石梯級、舊酒莊遺跡等。聖雅各福群會昨日表示,有意申請活化藍屋,並會邀請居民參與保育計劃,如擔任文化導賞員。
藍屋群由於歷史久遠,並沒有洗手間及浴室等設施,衛生環境較惡劣。文物保育專員陳積志表示,中標的社企必須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包括安置租戶,為他們提供基本衛生設施;建築物修葺期間,不能改動藍屋的外牆顏色、露台及木樓梯等特色,期間須為租戶在灣仔區覓臨時居所,現時藍屋旁的空置政府土地將改作公眾休憩用地,改善居住環境。
老屋租戶 修葺後不加租
發展局資料顯示,目前選擇留下的藍屋租戶,每月租金由422元至1.3萬元不等。對於有藍屋住客憂慮活化保育後要「捱貴租」。陳積志稱,雙方簽訂的新租約確保租戶不會被無理迫遷,而獲選的機構須保證「原居民」的租金水平與目前相若;機構只能每2至3年調整一次租金,升幅需參考消費物價指數。他又承認藍屋保育計劃較為複雜,但指租戶的收入只佔營運成本的極小比例,相信毋須透過加租支持營運。
舊屋無廁 20載住到厭
現時77歲的根叔在灣仔藍屋居住逾20年,他直言「住到厭」,今年10月會搬到筲箕灣愛東h定居。他表示,愛東h的單位雖然不足200呎,但有獨立洗手間及廚房,月租不過1,000元,比現時月租還要便宜200元。不過,60歲的李先生就決定繼續留居,他希望營辦商能在藍屋每層設立一個洗手間、一個浴室及廚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