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鵬、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王欣欣
這是一個注定要載入小興安嶺開發建設史冊的日子,這是一個讓132萬伊春人民「飛天」夢想成真的日子:8月27日晚,一架從北京飛來的空客A320滿載乘客,穩穩地落在了伊春林都機場。這標誌伊春在這一天有了自己的機場。從此,伊春林區人民與首都近在咫尺,與世界觸手可及,一條「天路」承載起伊春新的希望,為伊春騰飛插上了希翼。
伊春林都機場正式通航
據悉,林都機場於2008年7月開工建設,機場跑道長2300米,寬45米,飛行區技術等級為4C級,可起降A320系列、B737系列及以下機型;航站樓面積2800平方米,可滿足旅客吞吐量14.2萬人次的需要。
據介紹,林都機場通航後,為方便旅客出行,先後調整了航班時間。從9月1日起至10月24日航班為哈爾濱(7時20分)—伊春(8時);伊春(8時40分)—哈爾濱(9時20分)。此航班飛機票全價為380元。考慮到時間過早的問題,又從9月20日起對此航班時間臨時調整,僅限於每周一、三、日,哈爾濱(11時20分)—伊春(12時);伊春(12時40分)—哈爾濱(13時20分)。周二、四、五、六的起飛時間不變。
「飛天」夢想成真
建設機場一直是伊春幾代人的夢想。建設伊春林都機場,是伊春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健全城市功能、改善投資環境、調整產業結構的需要。有利於完善黑龍江省和伊春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促進城市經濟轉型,改善投資環境,擴大招商引資,促進邊境貿易,加快地方旅遊產業的發展,兼顧通用航空服務和國防建設,對實現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伊春林都機場項目是黑龍江省重點工程,納入國家民航「十一五」發展規劃,經過了六年的項目前期報批和一年的施工建設。2004年2月民航總局批覆《選址報告》,確定了林都場址。2005年1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立項。可研報告通過中諮公司評估後,民航總局於2006年10月出具了行業意見,2007年11月獲國家發改委批覆。同步完成了國家環保總局的環評批覆,國土資源部的土地預審,水利部和黑龍江省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的水土保持方案和電磁環境報告等配套審批。2007年11月民航東北管理局在瀋陽組織總體規劃審查,出具了審查意見。2008年2月民航東北管理局、省發改委聯合在伊春市組織初步設計審查,通過了審查。2008年7月18日,飛行區場道工程開工建設。
林都機場成功通航,創造了我國在高寒地區一年建一個機場的奇跡。伊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檢查市場建設情況,要求倒排工期,責任到人,明確時限。為了搶工期,伊春市超常規冬季施工,航站區工程採取搭暖棚、生爐子、燒熱水、炒砂子、早強劑、添加劑等措施進行冬季施工,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搶工期。同時加班加點,元旦、春節等節假日不休息,24小時生產。牢固樹立「百年大計,質量第一」思想,指揮部成立技術監管部,組建了質量、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健全各部門職責分工、崗位責任制管生產。同時,積極取得民航東北局質檢站、市質檢站的指導和支持,履行程序,規範施工,嚴把「四關」,即嚴把材料關、隊伍關、監理關和驗收關,保證工程建設優質高效。整個建設過程中,沒有出現質量、安全生產事故。7月23日,機場通過了北京民用航空飛行校驗中心的校飛。8月15日,林都機場試飛取得圓滿成功。
開闢「空中走廊」,實現「飛天」夢想,林都機場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短短一年的時間裡,一個具有現代水準和地方特色的新機場已經建成。林都機場的順利通航,為伊春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開闢了空中通道,為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架起了空中橋樑,對於改善伊春的投資環境和對外開放形象,進一步密切伊春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城市品位,把伊春建設成「森林生態旅遊勝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