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珠海市財政一直緊缺,一些在珠三角其他城市能順利實行的民生政策、市政基建,在珠海都捉襟見肘。廣東當代經濟研究中心楊正滸博士認為:「這屬於珠海歷史遺留的問題。」
基建嚴重超前 遺留巨大債務
改革開放之初,各種大專案都由政府投資建設,全國如此。但珠海基礎設施建設過於超前,比如機場、伶仃洋大橋等,留下了極大的債務負擔。楊正滸說:「珠海是『小城市、大包袱』,別的政府只管吃飯、建設,珠海政府還多一項還債的任務。」
據前珠海市長梁廣大回憶,珠海特區成立之初,中央81到83年分三次給珠海2,700萬元特區開辦費。特區開辦費用完,特區一下子就被推向了市場,要利用國內國外的資金。
最初珠海借了國外兩、三千萬美元搞九洲港,打通通往香港的交通,又向國內銀行借了約兩億元修路。後來借貸無門,1984年,梁廣大就帶隊去北京借錢,向中國人民銀行、工商銀行等再借幾個億,加上珠海地方銀行借款,共借款5個億。當時,只要有抵押就可以借錢。但是,還款的期限很快就到了,行長們都怕接梁廣大要求借錢、要求延期還款的電話。
土地置換解困 財政捉襟見肘
最後,珠海只好靠出賣土地尋求資金。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張耀輝(見圖)認為,珠海基礎設施超前建設,造成政府財政壓力。「珠海政府常年欠賬,不得不利用土地置換來解決財政困難,帶有一定盲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