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長期病患者李婆婆表示,醫生的關心能增加自己的康復信心。 本報記者鄭曼喬 攝
【本報訊】(實習記者 鄭曼喬)5分鐘可以做甚麼?關乎病人安危的覆診程序,多數在短短5分鐘內了事。有調查發現,約40%病人表示,醫生覆診會面需時僅1至5分鐘,時間匆匆,加上不少醫生一邊處理文件,一邊看症,病人連諮詢醫生意見的機會也欠奉。復康會認為,會面時間介乎11至20分鐘最為理想,可讓醫護人員有足夠時間聆聽病人心聲,亦有助病人獲得更多資訊控制病情,並建議醫生培養良好的溝通技巧。
醫生黑口黑面 嚇窒婆婆
56歲的李婆婆身患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需定期覆診。她曾遇過醫生「黑口黑面」,非常不耐煩地向她說:「你都幾十歲啦,仲想點呀?」令她不敢發問。相反,當醫生細心關注她的生活習慣,詳細追問病情,她會非常願意配合。醫生一句「我相信你可以做到!」令她倍感窩心,並增強信心面對長期病。
覆診人龍日長 不勝負荷
人口老化令本港長期病患者日益增加,覆診「人龍」不斷加長,醫療體系不勝負荷,醫院唯有壓縮看症時間,極速看症的情況愈見普遍。復康會一項「醫務人員如何促進病人管理長期病」的調查在去年3至6月進行,調查813名以公營醫院為主的長期病患者。結果顯示,約40%的受訪者表示,醫生覆診時間少於5分鐘,影響病人對病情的「自我管理」效果,另有41.2%受訪者表示覆診時間介乎11至15分鐘;另外,有約56.6%被訪者覺得,醫生提供的醫學資訊只「少少有用」;25.7%人則表示「很有用」。
醫護耐心聆聽 利控病情
復康會認為,理想覆診時間是11至20分鐘,如果本地醫護人員能把握有限的覆診時間,利用良好溝通技巧,細心聆聽病人的需要,便能幫助病人有效控制病情,長遠可減輕醫療系統負擔。同時,調查顯示,醫生一句關切問候例如,「好好喔!你點keep(控制)?」或者貼心鼓勵「畀心機,唔好氣餒!」可穩定病人情緒,及強化互信關係。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李大拔表示,現時大學醫科課程注重醫生專業培訓,忽略問診技巧和態度,有改善的必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