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3名中大博士生研發一套腸道息肉影像識別系統,奪得IEEE最佳學生論文獎。圖為指導教授孟慶虎(前)及其學生(左起):齊林、范奕辰及李抱朴。 圖片由中大提供
【本報訊】電子檢測工具對生物醫學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有助提升診斷的準確度,令治療更成功。中文大學電子工程學系3位博士生,研發了一套專門處理膠囊內視鏡所拍照片的影像識別系統,能從大量腸道照片中自動辨識息肉,把醫生以肉眼檢閱照片的時間,由以往平均2小時銳減至半小時內,且準確度更大幅提升至9成以上。該項發明於上月舉行的電機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2009年機械人學與生物模仿學國際會議上,擊敗來自25個國家及地區的500多篇論文,奪得唯一學生獎項「最佳學生論文獎」的殊榮。
大大提升醫生閱片效率
大腸癌為本港第二常見癌症,單是07年便有逾4,000宗新個案,僅次於第一位肺癌。大腸癌初期症狀是腸道長出息肉,而膠囊內視鏡是有關檢查的一種常用方法,對防預大腸癌非常重要。該內視鏡的外形如一粒膠囊藥丸,病人服後會沿茩凳D及胃部到達腸道,約8小時後便會排出體外,在膠囊逗留體內期間,其內置鏡頭會以約每秒兩張的速度自動拍下腸道的情況,全部共計約有5萬張照片。對醫生來說,在檢查完畢後平均需要花2小時檢閱該批照片,檢視是否有腸道息肉或流血等,既費神又花時間,中大3位博士生李抱朴、范奕辰及齊林是次獲獎的「腸道息肉影像自動識別系統」,正用於大大提升檢閱照片的效率。
系統準確度高達94.2%
該系統會對每幅影像進行色彩度(Hue)、飽和度(Saturation)及光度(Intensity)分析,再按各自的顏色及形狀特徵,配合系統預先設定的斷症準則,將有息肉的影像區分,只須半小時便可完成。而研究團隊曾以本地病人的腸道照片進行測試,發現系統的準確度高達94.2%,遠較國際上其他同類系統的5成多為高。負責統籌的李抱朴指,研究去年5月開始,團隊正繼續加以改良,增加系統識別流血及潰瘍情況的功能,更計劃明年在威爾斯親王醫院開始試用,希望能輔助醫生及早診斷各種腸道疾病,增加患者痊癒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