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隨着共和黨候選人布朗(高舉報紙者)贏得麻省國會參議員補選席位,奧巴馬對華態度轉趨強硬。 資料圖片
1.中國人民對美國有何印象?
在2005年出版的《Chinese Images of the United States》一書中,作者發現中國人民對美國有正反兩面的印象。中國人一方面醉心於美國的強大、自由、先進科技及流行文化,對美國懷有個人好感。然而同時,他們未有忘記過去受到美國的迫害,如2001年的海南偵察機事件、1999年中國大使館被炸事件、1990年代美國反對中國申辦奧運以及多年來售賣武器予台灣。
2.美國外交政策有何特色?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外交政策的最大特色是「好戰」與「和平」的策略。「好戰」策略是指美國對外用兵的時代;「和平」策略是指美國對外講求合作的時代。1945年開始,美國對外主張採用強硬手段,並在世界各地多處用兵。美國扮演資本主義世界反共中堅的角色,極力阻擋共產主義勢力在東南亞地區擴張。
1969年是美國「好戰」時代的結束,亦是「和平」年代的開始。美國總統尼克松提出新的和平戰略,有限地收縮美國的力量,尋求有利於美國的國際均勢。
但到卡特時代,美國轉向人權外交政策,主張利用武力回應蘇聯的擴張,又走回「好戰」的年代。2000年上台的美國總統喬治布什,更以極端強硬姿態對外。
直到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又將美國轉回「和平」年代,對外展示「有商有量」的態度。步入2010年不久,隨着民主黨失去麻省國會參議員補選席位,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又有明顯改變,包括對華採取較強硬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