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早年接連發生的短樁事件令社會日益重視樓宇安全問題。圖為被指短樁的沙田愉翠苑。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陳思雅)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興建大廈最重要是根基穩固,否則會有隨時倒塌的危機。自2001年多宗短樁事件被揭發後,社會各界開始關注樓宇安全,並對建築界從業員有更高要求。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於2003年回應業界需求,推出理科碩士(跨領域設計與管理學)課程,為社會培育高質素的建築業專才。
實戰爭執多 上課互理解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副教授何志榮表示,建築界所涉及的範疇廣泛,包括工程、規劃、設計等,而這些方面的專業人員在合作過程中,都會因自己的利益而爭持不下,「例如在建築的過程中,設計師會堅持自己的設計理念,建築師則從建築的可能性出發,發展商又想節省成本……」
何志榮希望,業內人士可透過沒有涉及任何利益的學術研究「淨土」,以友善、客觀角度去分析及理解合作夥伴的立場,藉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03年首辦 今年檢定重推
基於以上理念,建築學院在得到國際顧問公司捐助數百萬元的情況下,於2003年首次開辦有關課程。不過,其後課程因架構重組而停辦,經檢定後將於今年重新推出。
模擬揚帆出海 鍛煉團隊精神
何志榮表示,新課程經重整後,內容豐富不少,因為舊課程只以工作坊形式進行,「單憑工作坊來評估學員較參差」,故於今年重推時加入6個學術課程,除可提升評估的一致性外,亦可深化學員的基礎知識。
至於用以加強學員實戰經驗的工作坊亦被保留。何志榮表示,一連8個星期的工作坊會以不同主題引導學員討論,為其提供切磋機會。特別的是,工作坊不單於室內進行,亦會走出課室,「我們計劃透過一些戶外體驗式教學,讓學員在過程中扮演不同角色,提升他們的團隊精神」。他以揚帆出海為例,扮演不同角色的學員需要通力合作,才可令船隻成功航行。他希望學員能把這種團隊精神應用於實際工作環境。另外,課程涵蓋市區重建及可持續發展等概念,令學員進一步了解建築界的大趨勢。
報讀學生 背景不拘
除優化課程內容外,學院為令課程更貼近現實工作環境,在收生方面亦下了工夫。何志榮指出,歡迎建築業內不同範疇的從業員報讀課程,有助課堂中有不同發表聲音。故此,學院會針對不同範疇作行內宣傳,以吸納各方人才。他補充說,過往每年都會收錄10多名學生,其背景幾乎覆蓋所有與建築有關的行業,包括來自港鐵、房屋署、水務處、投資公司等機構。而任教的除為建築學院教授外,亦會邀請行內的專業人士授教,以傳授行內最新資訊予學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