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3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歲月神偷 心虛作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3-17]     我要評論

湯禎兆

 電影《歲月神偷》獲柏林影展水晶熊獎,大家迫不及待追捧,視之為香港的榮耀,重要的不僅為「香港製造」的電影,更暗藏香港精神云云。電影寫六十年代的香港,任達華一家為低下層,當年祖家南來,自己當鞋匠,和做剪髮的哥哥在街道一頭一尾開舖,迎接香港新社會的誕生。

 除了街坊鄰里相濡以沫的趣味、以及於洋鬼子的統治下掙扎求存的苦況,導演貪心地把當年的名校風潮也納入劇本,於是大兒子被塑造成出類拔萃的DB仔。電影有不少篇幅是關於名校校風和精英心態的描述。用上這種牛頭不搭馬嘴的串燒拼盤,反映出只為了彰顯電影挪用六十年代的策略,而非要呈現六十年代。電影大賣六十年代風貌,卻沒有真心探索之誠,實情是用一堆六十年代的符號來堆砌一個濫情催淚的故事。那些不顧相不相襯而生硬加插的英文歌配樂(代表了以大兒子的角度去審視時代)、被stereotype的名校有錢學生、不同鄉音但面目模糊的鄰居,每一樣安排都太過功能化,難叫人產生共鳴。

 若導演不是功利,就是心虛。最叫人難以接受是電影硬把悲劇元素一再添加份量,實在是編導擔心不夠煽情感人的對策。一是大兒子情人的移民(只用「香港現在這麼混亂,誰也想離開」交代,實在說不過去),二是大兒子患上血癌。電影標榜寫實,何以執意要用強加煽情元素來豐富時代特色? 不是說患病不夠真實,而是在這樣的一個平實背景下,有必要把故事東拉西扯? 那些編導所說的六十年代價值,真的要透過廉價的生離死別才能體現?

 當然,電影可以得到那麼多青年人及小孩子的喜愛(水晶熊的評審……),又或受到不同國家紀錄片監製的垂青,也是很自然的事。戲中的小演員生鬼,一定能獲得不少同齡人的歡心;香港六十年代的佈景及道具,也具懷舊美感。但看到這一切都成為香港人典型的挪用手段,則叫人不能不痛心—所謂香港的精神和歷史,是否就是如此?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虎賁」的寓意和餘韻 (圖)
非禮記:天問白堅武
人文世相:作家的兩種遺憾
亦有可聞:毛筆之前身 (圖)
豆棚閒話:剃龍頭 (圖)
百家廊:偶爾寂寞 (圖)
琴台客聚:遲子建與香港及其他 (圖)
翠袖乾坤:陳志雲成無線教仔人辦
娛視觀:「亮劍」的國民黨版本
生活語絲:漢奸手跡值錢?
思旋天地:溫總金句暖人心
路地觀察:歲月神偷 心虛作祟
王璐德偏向虎山行 (圖)
方力申的伯樂 (圖)
簡單複雜化 (圖)
香港動畫的新浪潮 (圖)
老少通吃 (圖)
城客列傳:Bonnie Yves 用食材表達生活 (圖)
咖啡甜品 春日提神 (圖)
鬆軟水泡.口感輕怡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