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旱情嚴重,西南地區已出現秋季辣椒大面積減產的趨勢。今年料炒至100元每公斤的「天價」。圖為往年安徽省阜南縣的大棚紅甜椒進入收穫季節,批發價每公斤5.6元。資料圖片
【本報訊】據人民網1日報道,隨着西南地區旱情日趨嚴重,作為中國乾辣椒主產區的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江西、湖北等省區,已經開始出現秋季辣椒大面積減產的趨勢。記者深入採訪了解到,國外游資已經開始悄然佈局中國秋冬季節的辣椒市場,乘機在這百年一遇的辣椒發財年,催漲中國的「辣椒價格」。
廣西農產品批發交易協會常務副會長曾鐵光分析認為,由於乾旱影響,今年秋季中國西南旱區乾辣椒總產量同比將減少8成左右。
廣西天等縣是中國的指天椒之鄉,當地辣椒種植大戶盧日敏認為,從目前的旱情來看,辣椒減產3至4成左右是肯定的。正在天等縣採購辣椒的客商許天明告訴記者,他剛剛從貴州、雲南等地回來,貴州的88個縣區中,有83個已經遭受嚴重的旱災,10萬戶辣椒種植戶面臨着絕收和大面積減產的危險。
簡陽、內江是四川省辣椒主產地。當地農業經銷商分析認為,產量比以往減少了三分之一左右。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大批商戶向農戶「交訂金」,要求預定今年8月份的辣椒的情況。
國際炒家 悄然「探路」
平石資產管理公司亞太市場負責人張天運告訴記者,2009年的大蒜漲價風潮,其根源在於海外資金的炒作。與「達菲」公司有千絲萬縷聯繫的美國摩根大通、邦吉(Bunge)、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公司,就開始通過彭博社、農產品市場調研等,關注中國大蒜、辣椒等農產品的漲價空間。
2009年中國辣椒總產量不過390萬噸,即使按照每公斤40元計算,所需要的資金不過1,500億元。根據資金槓桿效應,這意味着只需要為數不多的資金,就完全可以將內地的辣椒市場全面壟斷下來。
廣西華興糧食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梁志林告訴記者,2010年2月開始,一些外資企業已經開始向他和其他從事物流的相關企業「探路」,研究在港口碼頭和倉儲中心對鮮辣椒進行初加工和對乾辣椒進行倉儲的空間。
張天運認為,按照國外游資對中國食糖、大蒜的炒作手法,今年6至7月份將是炒作辣椒價格的最佳時機,「如果中國商家認為價格可能高達60至70元每公斤,這就意味着國際炒家完全有能力將價格炒高到100元每公斤的『天價』。」
政府出手 國際調配
辣椒在中國屬典型的小型食品領域,但由於產量少、價格相對較低,給資金運作留下充足的炒作空間。
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普遍認為,政府要出手調控辣椒一類的食品價格,首先是通過進口辣椒來營造「供需平衡」的內地市場狀態。
東南亞問題專家古小松認為,東南亞國家的辣椒等產品卻豐收,加上人民幣升值效應,中國應盡早採取向東盟國家進口辣椒的辦法,彌補內地市場的不足。
其次是盡快向辣椒種植戶和行業協會傳遞「辣椒漲價政府也要調控」的信號,幫助種植戶和行業協會改變「今年是百年一遇的辣椒發財年」的想法。
第三是我國南方辣椒產量的減少,可以通過北方辣椒進行彌補。
第四是要有較好的「時空觀念」。中國還可以考慮從印度、印尼、南美等國家進口辣椒,給試圖炒作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打壓市場的炒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