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分析認為,在率先獲得韓國通報「天安艦」調查結果的30國中,中國的作用十分重要,中方對此作出如何反應、表現如何,將再次考驗北京的外交張力。
專家指,中方或不會第一時間公開肯定或否定調查結果,而是先考慮韓國所提證據是否夠說服力。如果證據具說服力,中方或會承認朝鮮與事件有關,與大多數國家一起譴責甚至制裁朝鮮。另一個選擇,中國也可能不作明確表態,聲明這是韓朝雙邊問題,需兩國協商解決,但也會敦促朝鮮保證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
國際社會促扮演裁判角色
韓國總統李明博出席上海世博會開幕式前夕,韓國媒體突然異口同聲地認定「天安艦」沉沒為朝鮮魚雷攻擊所致,並要求中國「主持公道」。《環球時報》指,這是中國在國際關係演變中被要求擔當裁判角色的最新呼聲。此前在朝核、伊核等問題上,部分國家或組織也要求或「鼓勵」中國扮演負責任的裁判角色。
路透社引述韓國延世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李宗勳(譯音)稱,如何處理朝鮮問題,將是中國能否晉身世界領袖的關鍵測試,「根據事件處理手法如何,中國可能證明到勝任領導角色,否則只會繼續是一個社會主義大國。」 ■路透社/中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