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右起:大福資產管理組合投資董事楊建新、董事總經理劉耀威、海通資產管理業務發展董事安克強昨出席記者會 。 本報記者周紹基 攝
【本報訊】(記者 周紹基)內地海通證券去年併購香港大福證券(665)後,該行將重點發展資產管理業務,海通及大福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李柏宏昨表示,與大福結合後,令海通能借助大福的平台,發展國際化業務。
中資管理能力不比外資差
李柏宏指出,香港市場愈國際化,對兩地投資者愈有價值,海通的內地客戶亦有投資海外的需求,未來此需求只會愈來愈大,大福將可扮演重要角色。他又稱,海通目前在內地管理資產達200億美元,但海通香港加上大福資產管理,在本港管理的資產只有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相比於本港基金近10萬億元的總規模,發展空間非常龐大。
他又指,本港資產管理市場的總規模雖然多達10萬億元,但中資佔當中很少的份額,連同中銀保誠,中資所佔的份額不足5%,但本港的基金資產中,有六、七成投資於內地企業。他認為,既然中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的能力不比外資差,對內地經濟與企業的熟悉程度也較外資高,為何中資所佔的份額這樣低,故此海通方面已經訂下目標,希望兩年內將本港資產管理的業務規模增至100億元。
大福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劉耀威表示,大福資產管理在5月初已搬到海通在本港的總部,現時合共約50人,合併了辦公室有助加強兩間公司員工的溝通、管理及作業流程。他認為內地公司與本港公司兩者有不同文化,需要時間磨合,但同樣兩地文化各有優勢,例如海通了解內地政策、大福了解外資運作,能夠將之結合,會令海通及大福的業務更強大。李柏宏補充指,香港的金融機構強項是風險管理,未來海通會視之為發展重點,雖然海通資產的歷史較短,但融合了大福的風險管理經驗,增加了投資者的信心,他相信海通的能力絕對能吸引大量新客戶。
推「移民基金」吸內地客
對於兩地資金融通的問題,李柏宏稱,海通一直與內地有關當局反映這個問題,惟這涉及國家的外匯政策,作為業者只能等待開放的步伐。但在等待的時間,他們會積極研發新產品,例如最近該公司在本港推出大中華基金,亦推出「移民基金」,方便外地投資者移民本港。此外,他們正研究與人民幣有關的業務,但他拒絕透露詳情。
對於經濟方面,劉耀威承認短期內經濟會回落,因為目前不利因素相當多,例如歐洲債務危機未見底、美國的復甦步伐未如理想,以及內地還在宏調階段。他認為,內地起碼到第四季樓價真的回落,才會放輕宏調力度,美國年底又正值中期選舉,貿易保護主意又會成為議題,加上美國的樓市未跌定,所以他料大市短期未許樂觀,上證要跌至2,300點才會見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