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有國無家」的父親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6-17]     我要評論

呂書練

 去年以九十七歲高齡逝世的季羡林被外界許為國學大師,中央電視台在二零零六年選他為「感動中國」人物時,讚詞這樣說:「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說他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然而,最近由季承撰寫的《我和父親季羡林》,卻披露了大師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兒子筆下的父親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更具體提到,由於包辦婚姻,留學歸來的季羡林嫌棄原配,卻不離婚,令妻子守活寡,「連母親的醫藥費也只肯出一半」,甚至連養育自己的叔母住院、妻女逝世,都不去探望和弔唁……在兒子眼中,這父親當然是「吝嗇、無情」了。

 這樣的評價落差,難免引起爭議。如果只簡單地把季承的書說成是揭父親隱私而賺取名利,是有欠公道的,因為正如作者說:「我是季羡林唯一的兒子,遺產還用爭嗎?」

 一個名人兒子要公開撕下世人眼中完美父親的面具,需要很大的勇氣,而在寫作過程中的回憶肯定是苦澀的,但把積壓心頭已久的話寫出來,卻是一種釋放。顯然,書的內容顛覆了中國傳統名人傳記的寫作局限,讓人看到一個更立體的季羡林,那到底是不孝殘忍?還是更深沉的愛呢?在於你如何理解「人」這個字和「家」這個概念。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放在前面的,但是,長年的政治動亂,「國」被無限放大;如果名人的「愛國情操」是建立在「冷待家人」的基礎上,是有違人道精神的。

 在內地,「有國無家」的父親並不止一個季羡林。唯其如此,該書更具有文化反思的意義。今天,富裕了的中國讀者應該學會閱讀更真實、更立體的名人傳記,更應該學會接受有性格缺陷的名人、大師,而不是完人,這是改革開放三十年後需要做的更深層次反省。

相關新聞
珠三角各市投巨資建歌劇院 陽春白雪難以為繼 (圖)
廣州大劇院:無政府補貼能走多遠? (圖)
市民:茶樓更勝星巴克 (圖)
記者手記:除了富二代,誰能看得起? (圖)
大無畏記者 上山下海 探險解謎團 (圖)
奧利小檔案: (圖)
《奧利的考古探險》:
和瑞士少女峰談戀愛 (圖)
旅遊資訊:網站推跨地域消費優惠
百家廊:透視「養生熱」 (圖)
翠袖乾坤:世界盃
海闊天空:歐美吹號勒緊銀包
琴台客聚:偽書事敗
生活語絲 :搞笑的「較量」
隨想國:死
獨家風景:「有國無家」的父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