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美國先鋒公司的「先玉335」玉米已成為中國第三大玉米品種。圖為該公司高層在河南商丘考察。網上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房廈22日電】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外國公司已控制中國市場70%的種子來源,國家若不對此問題加以重視,中國種業或將面臨滅頂之災。對此,中國社科院有關專家指出,中國種業面臨的風險確在逐步加大,種業問題事關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國家應出台相關政策,扶植國有種業公司,同時對外資企業的擴張加以限制。
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自2000年《種子法》頒布之後,中國種業開始了市場化進程。但由於國內種子企業規模較小,難與大型外企抗衡,造成跨國公司大量湧入。這些外資企業除了嚴重擠壓國內種子企業的生存空間,更加緊在國內進行研發佈局,對中國的種質資源和種子產業安全構成了威脅。另有《人民日報》報道稱,目前外國公司已經控制了中國市場70%的種子來源,美國先鋒公司的「先玉335」玉米更僅用3年時間就迅速成為中國第三大玉米品種。
學者籲國家政策扶植國有種業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接受本報採訪時說,外資壟斷中國種子市場後的諸多不良後果已一一顯現。他們大幅提高種子價格,「天價種子」不斷湧現,甚至出現了「1克種子1克金」的情況。更值得引起關注的是,外國種子已從最初的蔬菜、花卉領域迅速擴張至糧油領域,比如「先玉335」玉米種子已完成在東北玉米主產區的擴張佈局,目前已佔吉林省玉米播種總面積的10%,並呈進一步擴張的趨勢。
李國祥指出,種業問題事關中國糧食安全問題,不容忽視,目前看來,中國種業面臨的風險確在逐步加大,外資企業的野心不容忽視。李國祥直言,給「洋種子」以可趁之機的原因很多,除了中國種子企業缺乏競爭力之外,相關政策也存在疏忽。
李國祥介紹,距今為止,印度、巴基斯坦等國仍然對其國內大田作物種子採取嚴格的市場准入制度,如印度就規定國外公司在合資中的股份不允許超過40%。而中國目前對此並無詳細的政策規定,從而造成國內種業市場被國外公司「攻城略地」的局面。中國應出台相關政策,扶植國有種業公司,並借鑒印度等國的經驗,進一步嚴格品種登記制度,嚴格控制轉基因品種的銷售和推廣,並對關係國計民生的大田作物種子進行更嚴格的把關。
|